甘肅魏發旺:我的家

我的家

 
魏發旺

我的老家在靖遠縣北灣鄉北灣村,老家是好地方,離黃河很近,不到一里就可以觀賞“母親河”的波浪了!聽奶奶說解放前只能看黃河,不能用黃河水,大片大片的黃河岸灘是鹽鹼地,只生長少量的野草,不能種莊稼。解放後經過大躍進運動才把黃河水引上岸,野草灘變成了良田。奶奶她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種稻試驗能手,在南方能種的稻子在我老家能種,現在已是主要產稻地,田邊路旁因為有水,大樹鬱鬱蔥蔥,老家真是遠近聞名的好地方啊!但在好地方也有苦難之家,我家便是幸福家鄉的不幸之家。2000年的一天母親因患急症,離我們而去,那年剛上學前班,母親逝世後爸爸得了一場大病,兩三年像沒魂似的,病得皮包骨不能幹活,家里地裡的活都靠奶奶一人硬支撐著。雖然奶奶悉心照顧我和弟弟,但還是經常缺吃少穿,我在學校裡餓得受不住時就向夥伴討些乾饃吃,從那時起我真正嚐到了沒娘孩子的苦頭。上次澳門樂善行黎叔叔來中灣小學、在慶祝六一兒童節大會上唱的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我心底裏想唱就是張不開口,特別是聽到“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時,我內心就像老家的黃河波浪翻滾不停,只想說出:“沒媽的孩子不如一根草”!
 

一個星期的傍晚我在小朋友家裡看電視,我第一次在電視裡見到冉校長,也被他的事蹟所感動,看完趕緊跑到奶奶身旁央求,要到會寧的中灣小學去讀書,奶奶為了我們兄弟倆的前途,忍痛把我們送到了100公里外的中灣小學,剛到中灣時被光山禿嶺嚇怕了,這哪裡能和我們綠油油的大川能比呢?一天到晚見不了幾個行人和汽車,太寂寞了!不但學生少,而且方言也不同,同學們常笑著學我們的靖遠話,我一聲不吭,默言寡語,一天到晚說不了幾句話,同學們還叫我“聾子”“啞巴”,不過同學們這樣常逗我,為的是讓我和他們能容到一塊,從沒有當外鄉人欺負過我。開始校長怕我不習慣,吃住在他家,和冉文睡一個炕,漸漸混熟了,我也不怕冉校長,提出要到孤兒院住,他欣然同意。

 

我在中灣小學這個“新家”讀了兩年書後的2009年春,接到爸爸的電話說奶奶在勞動時摔斷了胳膊,在醫院治療,當時我的心快跳出了口,未等到那週六就請假回了老家,在醫院我和奶奶擁抱哭訴,奶奶說我不該來看她,我說他老人家不該下田幹重活,我敬愛的奶奶從此成了殘疾人,那隻斷胳膊雖然接住,但再不能幹活了,以後一有空我都要給奶奶打電話問長問短,向她表示:在澳門樂善行各位好心叔叔阿姨的資助下,好好讀書,學習會寧學生的苦讀精神,要在會寧的熱土上讀初中、上高中考大學,將來找份好工作、掙得錢養好奶奶和報答好心人!我年齡小懂得道理少,但通過很多事知道了有知識有本事的人才有出路,因此我要多學些知識和本事。

 

編者按:作者自母親離世後於2007年在樂善行孤兒院食宿及在中灣小學讀書,性格內向,雖不善辭令,但心靈手巧思路敏捷;其文化學習刻苦認真,成績保持中上水準;現在漢岔中學讀初二,言行充滿知恩圖報的激情。

作者於甘肅靖遠家的大門
魏發旺家的土房外長滿大樹環境不錯
編者當年在山區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的幾句歌詞,卻勾起魏發旺的傷心往事
09年六一兒童節活動 編者與魏發旺等
魏發旺(右)與祖母、父、弟於住房前攝
受助生魏發旺(右)和趙瑞跟編者細談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