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會議(一)
李樂詩博士
2009年12月,筆者再次踏足南極,這次雖然不是純科學考察,不過能再次回到我視之爲母土的南極,我仍有點兒激動。起程之前,其實我也産生過一絲猶豫,因為同時間在地球接近極北之地的丹麥哥本哈根,正舉行探討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會議,全世界的焦點都聚集在這次被認為决定人類未來前途的會議上。作為推動環保的一分子,我也希望能見證歷史一刻。不過,最終我還是選擇南極,原因是我預計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極大可能與1997年的京都協議一樣,最終可能無功而還,結果不幸言中。
我這樣說并非有先見之明,事實上身邊不少朋友,包括好些中、外學者及環保人士跟她一樣,內心都很矛盾,因為大家都很希望各國政要真的能够爲保護環境而放下身段,共同訂出具體可行的協議。然而是這次氣候峰會的主調,是直指禍端乃由發達國家在過去數十年濫用資源和排放過量廢料所引起,特別是温室氣體排放引發全球氣候暖化的問題最爲嚴峻,而受害最深的卻是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因此這次峰會的一大訴求,是發展中國家要求發達國家擔負污染環境責任。
然而大家亦同時明白,發達國家不會輕易就範,尤其是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西方各國經濟一蹶不振,要他們一方面投放大量資源補貼發展中國家改善環境,另一方面在國內進行環保改革,減少工業生産和富裕物質生活所製造的污染;要知道刺激消費和增加工業生產是發達國家振興經濟的主要手段,這個要求對國庫空虛負債累累的發達國家來說,即是減少收入,增加開支,與開源節流背而馳。這個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之間的根本性矛盾,本身就是一個死結,因此我們都認為,是次會議很難得出突破性的成果。
漂浮的警號
在距離氣候峰會大約兩星期,在報章上讀到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一座大約長500米、高50米、深350米的龐大冰山、正在澳洲外海的太平洋西南角海域飄浮。專家估計,這座冰山應該是在2000年從南極羅斯冰架(Ross Ice Shelf) 崩裂出來的,而且不是單一事件;這意味着氣候暖化持續惡化,還有更多的冰山正不斷從冰架中崩裂,并向北飄移,這座冰山無異是對人類世界的一個警示。事實上許多太平洋島國正面臨被淹沒的危機,這些島國的最高點只高出海平面幾米,原本是陽光海灘風光明媚,當地人過與世無争,跟大自然融合的生活,但近年氣候反常,海平面上升,且時常受到特大風暴潮汐冲擊,眼見就快要給淹沒。他們没有製造過多少污染,卻要承受污染的惡果,難怪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大聲疾呼。 待續…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一批介紹保育地球、北極科學考察等光碟,主題為”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及”火山之子”等五款,供各位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時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本會careactionmacau@gmail.com索取。(數量有限、送完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