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信任?

證據>信任?

─《求證》(Proof)劇本觀後感

吳嘉偉,八十後,熱愛文學、戲劇、電影

花了一段時間,終於把David Auburn的《求證》(英文:《Proof》)劇本看完,看完以後真的倒呼了一口涼氣,因為演出難度太高了。老實說,雖然劇情是很平淡,敘事式的脈絡,沒有大起大伏、沒有蕩氣迴腸的戲碼,然而就是因為它的平淡所以難度就更高;而且戲裏面需要前設預備,要挖掘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了,所以正如其中一個演員(台北綠光劇團演出版)羅北安所說:“演員一輩子都在尋找能夠‘演得很過癮’的劇本,而《求證》絕對是其中之一。”此言非虛,《求證》作為2001年普立茲戲劇獎、東尼獎最佳劇本的得主,而且亦被改篇成為電影,它所散發的那種獨特魅力的確吸引著一眾演員,尤其是當中Catherine的角色,可是說是對所有女演員的一個大挑戰,如果想要把她好好飾演,真的是要花好幾倍功夫!

 

《求證》是講述一個天才數學教授Robert,他有兩個女兒,大女兒Claire逃離了有精神病的父親到紐約工作,只留下細女兒Catherine獨自照顧父親,而孤僻的她遺傳了父親的數學天份,擁有一個厲害的數學腦袋;數年以後,父親過世,姐姐Claire回來決意把屋子賣掉,要把Catherine帶到紐約;此時,父親的學生Hal突然登門造訪,然而,一切收藏於抽屜已久的祕密終於被發掘出來……全劇以轉折、反差、以及大量的衝突製造出強烈的戲劇效果,劇中的四個主要角色:父親Robert、小女兒Catherine、大女兒Claire、學生Hal,四人的角色性格相當鮮明,為劇情的推進拼發出不同的火花。 從演員演繹方面,《求證》這是一個以數學為主題的劇本,當中很多數學上的專業術語和用詞要弄得清楚,也要用得精準,這已經是事前要好好準備的一課;另外,劇本中加插一些倒敘的情節,這也是要考驗演員們的轉換技巧,在燈光轉換的瞬間,在年齡、態度、情緒都要立即變換;以女主角Catherine為例,面對父親時所表現的關愛、惜心;面對姐姐當年的不負責任所表現的冷傲;面對Hal的愛意所表現的甜蜜等,雖然是同一個人,但當面對不同對手時所作出的態度都不一樣,我覺得這是演繹《求證》中的一個大難點;另外,我想是因為要增加劇本的張力和衝突,女主角Catherine的設定是有一點點神經兮兮的感覺,讓人做出一種“筆記有可能是她寫?”的差測,而她的那種神經質是絕對需要小心處理的,要拿捏得恰到好處才不怕有偏差,才可以增加說服力;而Catherine要處理的心理狀況也是一個大課題,她對爸爸和姊姊的感覺是怎樣呢?她對數學的熱枕又是怎樣?和Hal的閃電交往要怎樣處理?要怎樣的程度她才可以講得出抽屜內的數學公式筆記本是她寫的呢?等等……一大堆內心情緒要處理。

 

而整個劇本主旨是讓我最深刻的,到底我們是不是甚麼都要查根問底才可以得出個“求證成立”呢?當劇本Catherine說出數學公式筆記本是她寫的,姐姐Claire對她否定,Hal則對她存在質疑,令Catherine再一次跌入孤立無援之中,沒有人可以信任和可靠;而我們知道,互信往往是人與人交往之中最難達到的關係,正如Catherine和Hal,如果你是愛對方的話,那個信任應該是不容易被打破的。在數學的層面上,我們可以通過大量方程式去求證結果,但人世的“愛”往往是不能計算的,愛不是簡單的1+1=2數學定論,也不是複雜的冗長公式;愛,是需要用心來算的。

 

不論是電影,或是舞台劇,《求證》都是一個相當值得觀看的戲劇,裏面的“If you don’t believe in yourself, who will believe in you?精神”更是讓許多沮喪的心靈重拾希望;而有聞台灣的綠光劇團將會在本年的五月中旬重演《求證》,而綠光劇團的舞台劇演出版本,被譽為華語地區演出版本之最,有機會的話,作為戲劇迷的我也想親身感受這一套經典名劇的魅力。

電影版男女主角分別由Gwyneth Paltrow,以及Jake Gyllenhaal主演
電影版海報
台灣綠光劇團《求證》 舞台劇劇照(一)
台灣綠光劇團《求證》 舞台劇劇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