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考察(二)

北冰洋考察(二)
李樂詩博士

考察四個主要目的:

第一、了解北極氣候變異及其對中國氣候的影響。

第二、探究北冰洋的海洋環流變化及其對生態和氣候造成的影響。

第三、認識北冰洋及鄰近海域的第四紀古海洋演化歷史,從而了解北冰洋區域在過去發生的重大地質事件。

第四、開展對北冰洋深海微生物資源及其基因資源的多樣性研究,並在參照地質年代下,研究生物多樣性變化的演變與海洋環境變化的關係。研究成果將會以多種不同角度闡述,為各國政府的決策機構就制定日後的環保政策事宜提供依據。在地球上北極雖然與我們相距很遠,但該區的命運卻與全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

 

因紐特人與北極熊

地球暖化日益嚴重,全人類都身受其害,而首當其衝的,是住在北極圈附近的因紐特人──或稱愛斯基摩人。至於格陵蘭有大量冰川融化,該處原本被冰雪覆蓋的岩石變成裸露岩,而沒有冰雪覆蓋的岩石容易吸熱,令到附近的冰雪加速融化。在北冰洋考察期間,我們多次在浮冰站遇見多只北極熊,這種情況在以往是很少發生過的。由於破冰船現已深入到北緯85度,加上北極熊習慣在夏季南下覓食,但近年海冰在夏季迅速融化,造成大量冰塊斷裂,以致北極熊南下之後便無法回家,唯有在浮冰之間游走尋找出路。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陸上食肉動物,一旦氣溫在攝氏十度以上,牠們便難以存活。如果連北極熊也不能在北極立足,那麼其他活躍於北極的動物,會有甚麼下場呢?

 

冰海中採樣

這次到北極考察,科考人員在整個航程中進行持續而密集的採樣觀測,以了解北極大範圍地區的變化。在白令海區域,科考人員較側重收集海洋生態樣本,探究地球暖化對北極海洋生態的影響。但在加拿大海盤,最重要的工作是鑽探採集海泥,以了解冰融速度加快的原因。根據不同深度的海泥所驗出不同年代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有毒物質的含量,便可計算出有關污染和地球暖化的準確資料。雪龍號進入了北極海冰快速變化的中心區──加拿大海盆中部海冰覆蓋區域。該區在2008年入夏以來,每天都發生急劇變化,海冰融化迅速,在幾天內,海冰密集度已經從90%降至60%。我們在不同的海域都會抽取大量的海水樣本,供科考人員作多樣研究次用。 (待續)


編者按: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一批介紹保育地球、北極科學考察等光碟,主題為”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及”火山之子”等五款,供各位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時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本會careactionmacau@gmail.com索取。(數量有限、送完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