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考察(一)
李樂詩博士
極地本來是全球最潔淨無瑕的淨土,但由於受到環境污染和氣候暖化的影響,這片最後的淨土現在也受到牽連,令該處出現冰架崩裂融化、冰山蒙塵染垢的現象,大自然生態環境發生急劇巨變。根據專家統計,目前環境污染的情況已超出地球可負荷的能力,全球暖化已引發極端氣候變異,旱災、洪水、颶風、熱浪、龍捲風等天災頻仍,導致冰河消融、海平面上升、疾病肆虐、物種消失等惡果,這些現象,似為人類不斷破壞環境的惡行敲響了警號。
地球暖化的痕跡
在北緯 66 度33 分以北,海洋表面絕大部分終年被海冰覆蓋的地方,就是北極。是由歐、亞、美洲的邊緣陸地海岸帶及島嶼包圍著的一片冰海。由於洋流的運動,北冰洋表面的海冰總在不停地漂移與融化。從1986年至今,我曾經十次踏足北極,每次都發現不同的變化,而這次跟隨「中國第三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也是我第二次隨隊,到北冰洋考察,發現該處變化很大。 在1999年我參與中國首次北冰洋科學考察時,當到達北緯74度的區域,海冰已十分厚。在2003年考察隊再進入北冰洋時,破冰船到達了北緯79度,而2008年之行,我們更加可以去到北緯85度。冰融令到海冰越來越少,以致反射陽光的能力大大減弱,冰也融得越快。冰雪的急速融化,將會打通了北冰洋的西北和東北航道。這意味著位於北極中央已存在了300萬年的海冰不斷萎縮。
科學背景
2008年是第四次國際極地年,全球共有60多個國家和39個國際組織響應,策劃了不同的極地科學考察活動。「中國第三次北極考察」的考察隊總人數為121名,其中60位是科考人員,包括12位是來自美國、法國、芬蘭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科學家,共同進行了廣泛的北冰洋多學科綜合考察。2008年7月11日,中國破冰船「雪龍號」從上海起航,經日本海進入白令海,展開為期75日的考察活動。這次考察以白令海、楚科奇海、楚科奇海台、加拿大海盆為重點考察區域。北極是對全球氣候變化反應最為敏感和顯著的地區。在過去二、三十年,受地球全球暖化影響,變暖的速度遠高於地球上任何其他地區。北極海冰覆蓋的地區大幅減少,加上海洋環流變異,皆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關注。這些變化不僅導致北極區的氣候變得異常,也令全球的氣候改變。(待續)
編者按: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一批介紹保育地球、北極科學考察等光碟,主題為”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及”火山之子”等五款,供各位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時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本會careactionmacau@gmail.com索取。(數量有限、送完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