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學子心聲

學子心聲 輯錄部分在讀學生的來信 面對困難,他們勇敢面對,又關顧家人情況,或悲或喜 通過來信,能看見他們渴望求學的真誠。 甘肅王登魁:親人 17/06/2022 甘肅王澤琦:曙光 31/03/2022 甘肅宗娟紅:成績源自澳門樂善行 12/01/2022 甘肅陳梓暄:感恩於心 23/09/2021 甘肅劉彥虎:不負青春 12/06/2021 甘肅杜鈺婷:我的暑假 14/05/2021 甘肅常永弟:想念 07/05/2021 甘肅牛曉娟:心裏樂開花 02/01/2021 甘肅張寶娟:努力學習報恩情 17/07/2020 甘肅董喜:父親般的關愛 20/01/2020 甘肅牛燕艷:大愛成全了我家 05/07/2019 甘肅王紫晴:林叔叔給我的幸運 22/03/2019 甘肅宗娟娥:患難遇救星 05/01/2019 甘肅焦彥琨:支援猶如我的偉大父愛 15/06/2018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06/04/2018 甘肅王曉霞:濃濃愛心暖我家 28/03/2018 安徽鄧寒妹:社會實踐心得 23/12/2017 甘肅高衡:教育我自信自立 23/12/2017 安徽梁大雨:大愛助前行 23/12/2017 甘肅王艷霞:風雨兼程 感謝有你 23/12/2017 貴州張琴:努力闖新天 04/08/2017 甘肅田學軍:人間大愛將圓我高考夢 04/08/2017… Read More »學子心聲

甘肅張鵬:歸心似箭 箭傷心

  歸心似箭 箭傷心 張鵬   離開家鄉將近兩年,回家的願望越來越強烈,5月17日晚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北上回甘肅山區會寧縣家鄉的列車,30多個小時的車程對於我來說比平時是那麼的漫長,看著窗外途經的景色,顏色由南方的深綠往北逐漸變成了淡黃色,我想這便是上天造物的奇跡。久別的故鄉還是那麼的熟悉,遠看村裏、家裏還是和離開的時候沒有多大的變化,友好純樸的村民還是和以前一樣,見面之後都要噓寒問暖的,顯然歲月的流逝並沒有讓我失去寶貴的故鄉情誼,說笑著地道的家鄉話,終於能和親戚朋友們隨心所欲的說南道北了。返坻家門,原來奶奶于年初雪災時離世,當時全國交通陷入癱瘓,雖然稍後逐漸恢復正常,父親怕影響我工作而沒讓我知道。得悉此噩耗真的讓我傷心欲絕,看著家裏熟悉的一草一木,甚至奶奶用過的拐杖,但一切已經物是人非,聽說奶奶在最後彌留之際還在呼喚我的名字,想起就讓我痛心流淚,失去奶奶令我感受到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再比失去親人更痛苦的事了!自幼母親病故,奶奶是從小將我餵養大的至親,可是我再沒有報答她的機會,去年尾本已在回鄉路上,豈料被雪災所阻折回,連奶奶最後的一面都沒有見到,那種悲情和遺憾,豈是他人會感受到呢!她雖抱憾而去,我也要收拾哀痛心情投入工作,唯有自我安慰:想著我現在生活的很好,但願奶奶在那邊也是很欣慰的。 5.12特大地震給四川同胞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和傷害,也凝聚了我們中國人的心;故鄉中灣小學距離地震震中汶川非常之遙遠,損害雖然沒有那末嚴重,但根據村民的憶述:5月12日當天人們還是感覺到明顯的長時間搖動,甚至有很多人感到頭暈,好在地震對當地沒有造成人命傷亡和太大的經濟損失,震波傷及到的高山深溝之處,誠然塌方和山體滑坡都在人煙稀少的地方,但部分村民的水窖震裂、存水滲漏,亦有屋體出現裂痕,加上斷斷續續的餘震,影響及打擊正慢慢的顯現出來。家鄉的人們在為自家重建的同時也積極伸出援手,雖然生活緊迫,大部分是村民積攢了好長時間的零花錢,這樣的援助無疑是能給予四川重災區的人民極大的鼓勵,山裏的人用自己的行動真心祈禱災難不要再發生,希望受災的人們能能儘快好起來。 回家的第二天我特地趕往樂善行孤兒院看望和瞭解院童的生活及近況,原來孤兒院多處牆壁震後出現裂痕而恐有危險,院童們都住在戶外政府搭建的帳蓬。據悉澳門樂善行即時撥款為孤兒院援建抗震加固,工程正順利進行。在這次地震中,樂善行孤兒院相對于附近的建築來說,受到的創傷最為嚴重,孤兒住宿處牆上的裂縫隨處可見,雖說暫時沒有即時危險,但以後的各種餘震、惡劣天氣或自然災害會導致危險發生的威脅,所以,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樂善行孤兒院牆壁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在於:孤兒院的三面都是在高於馬路4至5米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之所以在這樣的地形之上搞建築,緣於這塊地是冉校長家最平坦且距離小學最近的一塊自留地,這裏也是當年冉校長自願提供自已的自留地、在經濟能力緊拙情況下建築孤兒院的最好選擇。地震將從前的艱困問題再浮現出來,今次亦趁著這個契機,將孤兒院結構的缺點修補,加固工程分兩部分進行,一是對低於建築物的牆面用水泥和石塊加固,二是用鋼筋水泥柱對建築物的上部進行加固。在與冉校長的攀談中,得知現在物價的上漲也為加固工程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他不得不在各方面的支出認真端度,以節省和合理利用澳門樂善行的捐款,校長多次說到:多謝澳門樂善行及時的援助,讓工程儘快順利的進行。 闊別近兩年,孤兒院的學童們和我昔日在那裏時有很大的變動,主要原因在於有部分已經畢業升學了,另有一些是新來的,院童們的穿著基本乾淨也是很整齊的,個個都面帶笑容,完全把樂善行孤兒院當成了自己的家;做飯的是一位來自陝西的老奶奶,雖然說話中夾雜著很多的陝西口音,但用我們的地方方言還是能夠溝通大多數的,這些來自不同困境的人居住在一起,在冉校長的愛心指導和調配下,他們生活的是那樣的美好和諧,以至於叫人羡慕。由兩地樂善行援建的水窖工程也在開展,雖然地震後鋼筋、水泥等建築材料大幅漲價及供應緊張,而且天氣異常炎熱,但在港澳樂善行的愛心援助下,村民們對於挖建水窖還是充滿了信心,這裏曾有過“一碗油換不來一碗水”的說法,由此可見,水對於村民是何其重要,相信港澳善長們的愛心在不久就會起到實質性的幫助。 轉眼之間假期已過,時間不容許我再多的留戀,雖然是短暫的停留,但卻了結我近兩年的回鄉心願,當走過離家必經的小路兩旁,一邊是我母親的墳墓,另一邊是奶奶長眠之地,正是離愁密密思緒紛紛、萬般傷感湧上心頭。望著身後卷起的塵土,又告別了生我養我的小山村。通過這次回家和地震讓我看到了大自然的強大力量讓人類無法相像,它給我們的是福或是禍呢?但相信整個民族、國家乃至全人類的相互支持、理解、團結和關愛之心,是可以戰勝一切的。 編者按:08年1月尾因雪災使交通癱瘓令張鵬未能回鄉渡歲,期間他的祖母輒然離世,當時國內仍持續低溫雨雪,編者遵照張父意願,未將此消息告知張鵬。他是次回鄉突聞噩耗,誠然打擊甚大,唯往者已矣尚祈節哀,願能重拾心情,續闖人生路。   甘肅山區的中灣村可見其交通的隔涉 張鵬探訪恩師冉校長及曾授業的孤兒院童 幫忙孤兒院加固工程灌注混凝土 坐在兒時讀書的課室 筆者百般滋味在心頭 與冉校長(後排左1)及各院童合照於孤兒院前 圖中路旁深色圓坑是張鵬祖母的墓穴   Но Рыцари ислама поняли, что имеют дело не с социальным работником и не с "скачать red organizer" репортером, и ввечеру они уже сидели по трем машинам. Ну, кажется, мы наконец… Read More »甘肅張鵬:歸心似箭 箭傷心

甘肅成仲鵬:貧困不是我們的錯

貧困不是我們的錯 成仲鵬 我們都夢想自己出生在一個比較富裕、幸福的家庭,可是這不可能,我們無法選擇和決定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但是將來的我們是否富有,這完全靠我們自己去爭取。父母含辛茹苦,起早貪黑,就是為了這個家,儘管她很窮,但我還是很愛這個家,在疲憊時他給了我一個停靠的港灣。在生活中,有時候風雨雷電會在同一時間向你的頭上傾倒下來,家庭的不幸又令這個本已貧困的家更加窮苦。貧困,對於我們這些窮人的孩子來說,是一種隱私,是心靈的一道傷痕,因為貧困,所以敏感,脆弱,自卑,封閉,在自己狹窄的思維空間裏越走越極端,缺失了父母的愛的孩子,更是如此。每次開學,別人都有父母陪伴送行,而我是獨自一人上路。特別是在報名註冊,填寫家長姓名的時候,更是讓人難受。我不知道寫什麼,寫誰的名字,不寫吧,又怕別人知道我是一個缺少了愛的孩子,寫吧……可是,理智的天平時高時低,淚水在那個時刻迷糊了我的眼睛。 長在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吹打,長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承受不了生活的艱辛,雖說如此,可是我們誰都不願承受風雨的吹打。我們這些沒有雨傘的孩子,必須要學會努力奔跑。高中的我,經常悶悶不樂,把自己封閉在一個人的圈子裏,不願讓任何人靠近,怕他們知道我是一個缺少愛的孩子,怕他們知道我是一個不堅強的孩子,每天吃飯的時候,都幾乎用幾個饅頭加榨菜來打發自己,高中在自己的小圈子裏,最終沒能相比別人那樣步入985或者211院校,但還可喜的是我進入了蘭州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而在這個時候,我也開始思考,思考自己不應該把貧窮看的太在意,我無法選擇而生活在這個貧困的家,正是因為貧窮,所以我現在正在拼搏。快樂也一天,憂愁也一天,我為何不快樂的生活呢?大學初次報到,我依然是一個人去的。我並不因此而感到孤獨和難過,已經在風雨中有過艱難的行程,我感到自己長大了許多。列車開動的那一刻,我沒有因無人送行而悵然若失,無論前面等待我的是什麼,總之,我又踏入了人生新的征途,成為了一名大學生…..五彩繽紛的大學校園很誘人,但是貧富的差距在這裏更顯得突出。城市裏的學生衣著不凡,發行個性,同樣漫步于大學校園中的我,並沒有因自己還穿著媽媽縫的布鞋而傷心,也沒有因自己來自農村而難過。大一的我,在努力學習的同時也幹著兼職。晚上出去給初中,高中弟弟妹妹們教課,掙得一點報酬,作為自己的一點生活費。大一後學期,我幸運地得到澳門樂善行同意了我的請求,資助我每年的生活費,我母親不用再四處賒借,對於一個貧困的家庭來說,真是雪中送炭。在這裏我再一次真誠地謝謝澳門樂善行及羅會長! 山溝裏的孩子、貧窮,不是我們的錯,我們要堅強,有時候儘管我們的學習不是那麼優秀,但我們依然很棒,因為我們的肩膀一邊挑著學習的重擔,另一邊又扛著家庭的擔子。學習,需要一個愉快的心情,需要全心全意地去投入,對於我們或許很難做到,但我們也要去拼搏。澳門有許多愛心人士,正在關心著我們還在貧困線上掙扎的人們,愛的火種越過大洋,一直燒到山溝裏。他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給我們幫助。山溝溝裏的孩子,讓我們再次揚起學海的風帆,借助樂善的清風,在學術的海洋中健康地前行。 甘肅省會寧縣山區作者家門口 作者在大學放假返家,幫母親下田工 作者與母親攝於家門前 本會成員和冉校長到蘭州與作者會面  

報頭_RGB

樂善季刊

第四十二期 2020年12月 第四十一期 2020年09月 第四十期 2020年06月 第三十九期 2019年12月 更新日期: 2019/12 第三十九期 2019年12月 更新日期: 2019/12 第三十八期 2019年9月 第三十七期 2019年6月 第三十六期 2019年3月 第三十五期 2018年12月 第三十四期 2018年9月 第三十三期 2018年6月 第三十二期 2018年3月 第三十一期 2017年12月 第三十期 2017年09月 第二十九期 2017年06月 第二十八期 2017年03月 第二十七期 2016年12月   第二十六期 2016年09月 第二十五期 2016年06月 第二十期 2015年03月 第十九期 2014年12月      … Read More »樂善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