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濠語

萬里之行(六):快閃烏蘭巴托(一)

阮世豪 烏蘭巴托是蒙古國的首都,一個現代化的城市,若要用一句說話來形容烏蘭巴托 ( 下稱烏市 )  ,我會用“一個在草原上拔地而起的城市”。烏市繁華熱鬧,街上車輛熙來攘往、有百貨中心和商業大樓等現代化建築,繁榮程度不下內地二綫城市。可是一出市內範圍,眼下四里都是草原,地界分明,幾乎没有城郊地區等緩衝地帶,甚為有趣。在原行程安排下,烏市只作為火車接駁之地,預計不會逗留超過十二小時,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未知的旅程往往會為人們帶來驚喜,最終我在這裡留了兩天,而且我夢寐以求的西伯利亞鐵路之旅都要被迫改行程。  早上八時,扎門烏德的火車緩緩駛進了烏蘭巴托火車站,六百多公里的行程,十四個小時完成了。十月中旬的烏市,地上已結起了一層白霜,下車後和蒙古小伙子道別後,我就按原定計劃到車站售票處買一張即日開出由烏蘭巴托到莫斯科的車票。   草原結霜 在網上分享的資料得知,這趟車每星期一班,時間長,距離遠,由於效益不大,真正會由頭座到尾的人不多,車站即埸購票容易,所以我決定在官網查清了班次後,再親臨購票。  國際列車櫃位於車站購票大樓的二樓,現場旅客不少,但排隊買票的人不多,此時有個別旅客在櫃台前和職員理論,亦有旅客神色凝重地坐在一旁查看手機,整個購票大堂的氣氛有點不對路,最後查詢得知,本週開往莫斯科的列車暫停,下一班次將在一週之後開出,職員還怕我聽不明白,在日曆上比劃,在七日後的日期上畫上一個紅圈,打了一個大剔。出門在外,對各類突發情況已有心理準備,只是猜不到出國門的第二天就遇上這個大挑戰。列車取消直接影響到餘下的行程,原來預計的四十日橫越亞歐的萬里之行,時間經已不充裕,現在硬生生推遲了七天,只可以用艱辛任務來形容。當下,首先要冷靜,定過神,再迅速計劃下一步 。( 未完待續 )   烏蘭巴托火車站 沿路草原風光

40_P15_1

萬里之行(五):蒙古買票記趣

萬里之行(五):蒙古買票記趣 阮世豪   扎門烏德火車站月台 與蒙古朋友合照 開往烏蘭巴托的火車 說起蒙古,不禁令人想起大漠、草原、蒙古包、騎射、成吉思汗等關鍵詞,而對我來說蒙古是整個旅程中第一個踏出中國境外的國家,有着重要意義。雖然在計劃之初蒙古原屬過境性質,作為火車接駁站,但人算不如天算,最後滯留了數天,打亂了往後的行程,但意外地認識了蒙古的朋友,瞭解到此地的風土人情,通通都是無價的經驗。   從二連浩特進入蒙古後,第一個到達的城市是扎門烏德,第一個感覺就是人很少,風很大,沙很多,簡單用兩個字來歸納,空曠。站在扎門烏德的火車站,順着車軌望向遠處,仿如没有盡頭一般,此時火車鳴了一下氣笛,地方遼闊,回音久久也未有散去。   來到車站,買火車票是第一個挑戰,由於出發前考慮到蒙古只是過境性質,逗留時間不長,所以没有辦理當地流動數據,又預計到火車站內没有提供公共無線網路,估計網上即時翻釋的方法也用不着,有見及此,我事前已經把在途上有機會用到的問題及常用詞語翻譯為蒙語,並已在手機上截圖儲存。到了售票櫃台,滿心歡喜地亮出手機時,才知道犯了一個低級錯誤,售票員接過我的手機後打橫打豎看了一段時間,又交給另一個人看,竟然没有一個人認識手機中的文字,原來我譯的蒙文是傳統蒙古文字,直體書寫,出現了數百年歷史,在內蒙古省一直使用,但在蒙古共和國建國後,蒙文已轉用了斯拉夫字母表示,即好像俄文的字母來書寫。現在我的情況,就像拿着甲骨文問現代中國人,試問認識的人會有幾多呢。卒之我放棄了準備好的蒙文翻釋,此時此刻的火車售票櫃台就是考驗雙方普通話和英文的時候了,雙語加上身體語言,經過一番努力,最後……引來了一個懂得英語的蒙古小伙子為我進行翻譯,最後成功購買了由扎門烏德到烏蘭巴托這一段的火車。   蒙古小伙子是在烏蘭巴托生活的大學生,他剛獨自遊覽完北京後在歸家的路上遇上了我,見是有緣,於是兩人就結伴而行到烏蘭巴托,而人算不如天算的事情就在烏蘭巴托等着我。   開往烏蘭巴托的火車 沿途風光

38_P15_1

萬里之行(三) 之西伯利亞鐵路(中)

萬里之行(三)之西伯利亞鐵路(中) 阮世豪 大漠晚霞 二連站 早上七時三十分,列車在北京站緩緩駛出,晨光灑在月台之上,好天氣帶來好心情,未知的鐵路之行要展開了。我訂的是硬卧,上車找到自己位置後,稍稍安置行李,和同廂旅人交談問好後,好奇心大的我就開始在這個“新大陸”上探索起來。   列車簡潔舒適,和一般綠皮火車没有很大分別。每節車卡有八個包廂,軟卧(高級包廂)位於車頭附近,一廂兩床,廂內有單人的小沙發;硬卧包廂在中間位置,一廂四床,兩上兩下;餐卡設在車尾,提供熱炒小菜和簡餐小食,菜單上列出中、蒙、俄三語,一個有特色的菜單。每節車卡都有厠所和燃煤茶爐供乘客使用,令我覺得有趣的是,午餐時間在茶爐上都會出現一袋袋包子、饅頭,一問之下得知原來是鐵道職員和遊客自備的午餐,於在爐上翻熱,此刻,我真是一個土包子。   在車上的時間流失得異常地快,光是在車上遊走,對窗賞景、看書、放空。列車已從城市走到郊外,由郊外走到大漠。夜幕落臨,大漠的遠處升起一個又圓又大的月光,此時離我下車的時間不遠了。可能有人在想,西伯利亞鐵路不是一直到莫斯科的嗎?為何會在中途下車呢?其實我今晚的目的地是二連浩特,原因這趙火車我是分段買票的。 根據分析網上各種遊記,西伯利亞鐵路遊可分為購買全套車票和分段沿綫購買兩種遊歷方法,各有優缺點。由於從北京到莫斯科為國際鐵路,若購買全套車票,費用較高,與自行到各國火車站購票相比,價格增加接近一倍,差額高達數千元,另外若途中遇上有趣的地方,基於車票已買,不能隨意更改,與沿線地方的 鐵路精選午餐 連繫,只有火車靠站,脚踏月台的短暫時光。而全票優點很明顯,一勞永逸,北京上車後就可免除之一切有關車票煩惱,錯過班次、車票售罄、言語不通等,通通不會出現。對於一個隨性,想多玩、多看的我來說,基於價錢及經歷,我最後都是決定分段購買,雖然往後真的出現很多阻滯和變數,但我都好開心做了這個決定。 二連站月台 在K3列車上快閃了14個小時,簡單體驗了中國段的西伯利亞鐵路,今晚在二連浩特稍作休息後,明天等着我的就是蒙鐵扎烏德到烏蘭巴托一段。                                                       更新: 2019/9

39_P15_1

萬里之行(四) 二連:中蒙之間

萬里之行(四) 二連:中蒙之間 阮世豪 二連國際汽車站(阮世豪攝) 二連浩特,位於內蒙北端的成市,是我國北境連接蒙古國的最大國門,兩國之間最大的公路、鐵路口岸,亦是K3西伯利亞鐵路在中國境內的最後一站。與二連接攘的蒙古邊境城市就是有着“道路之門”之稱的扎門烏德,是由北京到鳥蘭巴托鐵路之旅的一個必經之地。   K3鐵路落車後,夜幕下的二連浩特站亮起了耀眼的燈飾,但與車站廣場前稀疏的人流相比,感覺顯得分外冷清。眼下街上只有兩種人,出站乘客與招客的旅遊中介,隨着人群散去,空曠的街道上只剩下短促而零散的火車氣笛聲以及風嘯聲。我獨自在冷清的街道上尋找已訂的酒店,商舖經已關門了,多是賣肉乾和酸奶的雜貨店。二連浩特市中心的街道寬廣、整潔、乾淨,多是六七層的新建樓房,感覺上是一個被重新規劃的年青城市,車輛不多,十之八九都是出租車,整體綜合起來,給人一種典型旅遊城市淡季時的景象。步行大約十五分鐘後,終於找到了酒店,在酒店對面餐廳用餐過後,第一晚內蒙古的行程結束。   中蒙跨境巴士票(阮世豪攝) 第二朝醒來,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購買中蒙跨境的巴士票入蒙古國境,二是趕上由扎門烏德前往烏蘭巴托的火車。在陽光照耀下,二連街道的輪廓漸漸清晰起來,冷清感減少,但街上人流也是稀疏,即使車站也没有例外,整個侯車室也不過二十人。   時間一到,坐上跨境大巴,先從車站駛去中國海關,中國出境後再上同一大巴,駛往連接兩國海關,一條需要行駛二十分鐘的筆直公路。道路兩旁是乾枯的草原,又或是沙漠,只見黃沙一片,没有任何建築物。這時突然見到公路前方有一片土黃色的迷霧,越飄越近,大巴漸漸停下,司機用中蒙雙語叫車上乘客關窗,原來這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經歷的沙塵暴,沙暴離去後,在公路的盡頭已經可以看見蒙國海關了。順利過關,不消十五分鐘已進入蒙古國境,而今 二連市中心街景(阮世豪攝) 天的首個任務也完成了。   後記: 二連浩特地大人稀,城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十八人,對於一個居住在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二萬人的城市人眼裡,覺得冷清也不出奇。細心回想一下,剛到二連浩特的晚上,火車站廣場上看到的三十多個本地旅遊中介,已經抵上了兩平方公里的人口,真是誇張。 中國國門- 二連浩特(阮世豪攝)     更新日期:2019/12

37_P15_1

萬里之行(二) 之西伯利亞鐵路(上)

萬里之行(二) 之西伯利亞鐵路(上) 阮世豪 阮世豪 攝 西伯利亞,俄羅斯的國土,一個遼闊而寒冷的地方,遍佈着遼闊的針葉林、蘊藏着豐富的自然資源,這是我以前對西伯利亞的基本認識。直至一次偶然看到一本西伯利亞的影集,書中登出大量有關當地人文和風景的照片,其中“西伯利亞鐵路”幾個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個聽過但陌生的名字。放下書後,隨即搜尋鐵路的資料,看過相關的圖片和遊記後,歸納出“世界最長並橫跨歐亞大陸的鐵路”、“七日六夜火車之旅”的關鍵字,一堆相當吸引的關鍵字,最終我把西伯利亞鐵路列入“我一生必去的旅行清單”之中。   旅程第二晚,主題是“快閃”京城,在廣州坐火車上北京後,只逗留短短的一晚,把亁糧和大衣等物資買齊後,第二朝就乘上西伯利亞鐵路。早上七時的北京,天還未亮透,鐵路始發站北京站外已人潮如鯽,真不愧為我國京師四大火車站之一。經過幾番安檢後,最終都到達了車站月台。月站上擠滿了乘客,目測當中有三分之一都跟我一樣,是慕名而來體驗鐵路之旅的遊客。其實我一直說着的西伯利亞鐵路,傳統主綫是由海參威到莫斯科,但有兩條支線,分別為蒙古支綫和滿州(里)支綫,衡量完各種因素後我最終選擇體驗從北京出發的蒙古支綫,乘坐有“中華第一車”之稱的K3次列車。 阮世豪 攝 K3次列車全程7800多公里,由北京站出發經內蒙、外蒙、伊尔庫茨克,新西伯利亞後,一直駛到莫斯科,運行128小時。列車由1959年正式開行一直至今,甚至在中俄關係冷戰時期都没有停運,六十年來一直服務,所以有“中華第一車”和“東方列車”之稱,同時都是九十年代震驚一時“中俄列車大劫案”的主要場地。   在月台拍照朝聖後,隨即登車,找尋我的小天地,安頓後,列車準時早上七時三十分在北京站出發,而我此程的目的地,可能跟大家的預期不一樣,以為我會一直坐到莫斯科,不是的,其實我會坐到我國內蒙邊境城市二連浩特,為甚麼?留待下回分解。 阮世豪 攝 阮世豪 攝 更新:2019/7/8

36_P15_1

萬里之行(一)

萬里之行(一) 阮世豪 窗外景色—邯鄲市 (阮世豪攝)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其名勝古蹟之多,已不用多說,而她更是國內其中一個最大的交通樞紐,四通八達,陸空交通繁忙,就是這個原因,萬里之行第一站就選在北京。   由澳門到北京有多個途徑,飛機、高鐵、火車、汽車等,快者3.5小時可以到達。而我想貫徹之前定下的旅行原則,用一種多增加經歷的出遊方法去體驗生活,火車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京廣鐵路Z36班車,是大眾口中常說的綠皮火車,由廣州火車站出發到北京西站,全長2294公里,需時21小時多,沿路經過6個省,停經長沙、武漢和鄭州等地,由南到北一直通行。與車上其他旅客交談得知,原來Z36有京廣鐵路“路霸”的小別稱,它有着速度快,站點少以及由於他的“Z”是代表直達特快列車,所以(相傳)進站時其他火車都要讓路,而得此稱號。   我自知没有坐足21小時的能耐,所以選擇了硬卧,一種較舒服的方法享受旅程。一路上,時而和車上旅客交談;時而在各車廂上穿梭來探索新鮮事物;時而躺下看書,計劃之後的行程。“路霸”穿州過省,可以在一天之內通過窗外景色從序漸進地看到中國南北兩地植被、莊稼、城市建築和地形的變化,對比起飛機點到點的飛行,這種車移景轉,甚是有趣。雖說是21個小時,但新鮮事物太多,時間在不知不覺間流走,車上記憶最深的是窗外日出日落的景象、鐵路小 長沙市月台(阮世豪攝) 京廣鐵路–Z36列車 (阮世豪攝) 菜和便當的味道(比預期中好食多了)和火車禮品銷售員的洗腦順口溜。直到中午聽到車廂到站廣播後,徐徐收拾行李,換上較厚的禦寒衣物,踏上之後的征途。   明天等着我的,就是這次旅程的其中一個重頭戲,有着60多年歷史,人稱“東方快車”的K3西伯利亞鐵路。 駐馬店的日出 (阮世豪攝) 更新日期: 2019年3月

35_P15_1

萬里之行(序)

  萬里之行(序) 阮世豪 隨行行裝 數年前,在電子媒體上看到一則新聞,講述有位內地女子留下一封寫有‘世界這麼大,我想看一看’的辭職信後,就離職四處遊歷了,不評論她做法正確與否,也不理會她有否完成‘看一看’的旅程,單單以她用穩定生活作成本,換取青春時光難忘的人生閱歷,這種勇氣,我是十分佩服的。從此,一粒一定要去一場難忘旅行的小種子在我心中萌芽了。   今年年中,一次偶然,頭腦一下發熱,眼見自己所有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没有細想,就訂了一張機票,一張由里斯本回香港的單程機票。心中想出走的種子已長大,我為自己準備了一份十分理想的禮物,一次單純屬於自己的旅行。但之後就因為各類煩瑣事務的纏繞下,將這件事擱在一旁。 北京西站 出發時間漸近,而瑣事未有完成,没有時間作太多的計劃,只知道回程的地點及日期,中間行程完全没有概念,但縱使再没有計劃也需要設定一些基本原則吧,好為日後安排行程時提供一個指標,以辦清自己的方向。 原則一:準時回澳。 原則二:背包獨遊,途中交朋結友。 原則三:感受當地文化特色。 原則四:挑戰自己,遊走得越多國家越好。 原則五:不奢侈,但不讓自己受苦。 原則六:用腳踏實地的方法進行遊歷,即是除了回程以外,國家間避免用飛機作交通工具。     西伯利亞鐵路開端,K3鐵路  訂了這些原則後,一些關鍵字就漸漸浮出來,澳門出發到里斯本,京廣鐵路、蒙古、西伯利亞鐵路、俄羅斯、波羅的海、博物館、文化遺產、西歐等等,慢慢地把整條路線規劃出來了,一個途經18個國家的路線,超過一萬五千公里的脚踏實地之旅,正等着我。 鐵路風光 因為種種原因,在旅程開始之前的一天,我才真真正正開始張羅行李的事情。雖說背包獨遊,但連一個大點的背包也没有,旅途中用上的那個背包都是在出發前一天的黃昏才買下來,簡單的收拾生活必需品,連抵禦北方嚴寒的大衣都没有帶上,只好途中購買,心中抱着一個想法,人在外地,只要身體健康、保持樂觀、證件及金錢在身,基本上除了各國國家政策及其他不可抗力的問題外,大部分出現的問題都可以用時間或可負擔的金錢解決,而這個想法在日後的旅程實踐出來。就這樣,我就背着一個不到10公斤的背包和一個手挽袋出發了。 更新日期: 2018/12  

32_P15_1

聖湖之行

聖湖之行 阮世豪 天湖浪濤(阮世豪攝) 納木措(阮世豪攝) 青藏高原地域遼闊,山脈連綿,河流蜿蜒,川流不息,冰川湖泊,星羅棋佈。這地除了有世界屋脊之稱,更是中國兩大河流的起源。正所謂一方水土一方人,自然風貌加上獨特的地理位置,漸漸沉積出一套自成一格的文化。   西藏受本土宗教苯教、藏傳佛教及印度教文化影響,為大自然抹上一層神秘色彩,說得上是滿天神佛都聚集在這片淨土之上。西藏有多座聖山聖湖,最為人熟悉的聖山有喜馬拉雅山和阿里地區的岡仁波齊峰等,而三大聖湖有羊卓雍措、納木措及瑪旁雍措,各有特色,各有故事。   本次旅程中有幸遊歷三大聖湖其中之二,一是羊卓雍措,羊卓雍措位於山南市,拉薩與日喀則兩大城市之間,之前行程已經介紹過,而另一聖湖就是納木措,納木措位於那曲地區,拉薩以北,是珠峰大本營之後的目的地。   離開珠峰大本營後,折返日喀則,再駕車往東北方駛去,自西向東,由於海拔高低變化,山上植被差異分明,每段路風光各不同。進入羊八井之後,更可見到青藏鐵路。最後走過不知多少盤山路,翻過無數山嶺之後,最終到達位於海拔4,700多米的納木措。藏語之中納木措有“天湖”之意,為西藏第二大湖泊,阿培師傅解釋,傳說天湖保佑羊群,湖畔綠草如茵,生生不息,所以藏民都會沿湖建有牧場,把羊群馬群趕到此地放養,並在牲口們身上都點上不同顏色以作記認。   當日我們選擇在納木措東南面的扎西半島駐紥,由於納木措本身已在山谷之中,風勢強烈,加上半島位置更為當風,我們在湖邊散步時,需要抵受強風,去感受澎湃的大自然氣息,整個湖面上都翻起了浪濤。心中浮現出一種感覺,如果說羊卓雍措的平靜有如溫婉賢淑的大家閨秀,那麼納木措就如一個朝氣渤渤的少女。所以說聖湖雖多,而各有特色。 天湖晨光(阮世豪攝) 草原(阮世豪攝)

29_P15_1_

珠峰大本營上的一夜(上)

珠峰大本營上的一夜(上) 阮世豪 珠穆朗瑪峰–阮世豪攝 珠朗營地–阮世豪攝 在連連山路下,車子引擎發出高亢的運轉聲,有如不斷抱怨著,發出抗議。師傅把車子停在路邊的觀景臺上,讓車子稍作休息,讓車上眾人舒展手腳。站在觀景臺上,看到一群連綿的雪山橫亙在眼前,群山之中有一個特別高,呈金字塔狀的山峰就是當今地球第三極,珠穆朗瑪峰,而山下就是今天的目的地,珠峰大本營。   珠峰大本營,凡是從中國方向攀登珠瑪朗穆峰的挑戰者,都以這裡為據點,每到登山季節,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隊在這裡安營紮寨,而我們這群外行人是來這裡湊湊熱鬧,見識體驗一番。   下午四時三十分,經歷了8小時的車程,車上一行人終於從海拔3,900米的日喀則市中心來到了5200的珠峰大本營。大本營話大不大,面積約有一個11人足球場的大小,兩旁都塔了30-40個大帳篷。在帳篷打點一輪後,我們簡裝出發,向珠峰大本營的觀景台出發。   觀景台在營區4公里以外,對自己體力有信心的話,可以選擇途步前往,而我們則選擇乘坐大本營營運小巴車,在遍佈碎石的山路下,享受“過山車”的快感。到站後,需要走一段約五十米的上坡路才上到觀景台,眾人細步慢行,氣喘如牛,赫然聽見身旁傳來星球大戰黑武士發出的呼吸聲,原來旅伴已經開始吸氧了。約十分鐘後,終於到達了本次旅程中最親近珠峰的地方。眼前那壯麗景色非筆墨言語可形容,深深感到面對自然,人終歸是非常渺小的。   從資料裡看到,從這裡出發,衹需經過19公里的直線路程,就可以完成壯舉,登上珠峰,征服地球第三極。話雖如此,事實難如登天。時至八時,天色漸暗,我們趕乘最後一班小巴車回到營區,等待另一番景色上場。 珠穆朗瑪峰遠眺–阮世豪攝 雪山連綿不斷–阮世豪攝  

28_P15_1_2

換物記趣

換物記趣 阮世豪 觀景台及小檔攤(阮世豪攝) 日前看到一則新聞,令我憶起在西藏之旅途中發生的一些趣事,一位以物流業起家的商人躍升為中國四大富豪,現年網購蓬勃發展是加大物流業需求的主因。對城市的居民來說,在電腦或手機上輕輕按下幾個按鈕就可以購物,不消數天貨件送到府上,方便非常。可是對於居住在山區或偏遠地區的人民來說,這個便利不是必然,別說網購,連普通的賣買也許是一件不簡單的事件。   行程進入中段,離開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則後,隨即向本次旅程的重點珠峰大本營進發。大本營位於中國的西南邊陲,鄰近 道旁攤販(阮世豪攝) 印度,與尼泊爾接壤的地方。一路上,每走一步愈見荒蕪,眼前景物就只有一條公路,兩旁山景,車輛行駛了半個小時都見不到一間平房。聽師傅說,大本營及其周邊地區由十一月份到翌年三月就開始出現雨雪天氣,路況惡劣非一般人可以想像,加上地下由凍土組成,縱使柏油路都會抵受不住土地的冷縮熱脹而出現斷裂,現在公路上的蜘蛛網狀柏油跡,就是每年修補路面而形成,所以大自然的力量真的不能小覻。   從日喀則出發大約過了五小時,到了珠穆朗瑪國家公園的觀景台。觀景台附近有不少攤販,有的賣天珠、綠松石等寶貝,有的就賣牛角梳,還有一些攤檔,賣着平時絕少見到的海洋生物化石。當時我就拿着我的小型運動相機到四周拍片,旁邊的藏民對我的相機感到好奇,還問我的相機用法,說着說着就還拿出一塊手掌般大小的鸚鵡螺化石來換我的相機,欣切地說服我,表示如果化石不夠還可以加一粒琥珀來換,來一招以物易物。這時我心想:一來,這幾天的照片和餘下日子的拍照,都在相機之內,無價的回憶;二來,化石對我沒有太大用途;三來,我不熟悉相關法例,如果化石是真的,而我又被海關人員截查到,就真是百口莫辯了,所以就請他們食糖後就禮貌的婉拒了。在旁的旅伴也有類似情況,一塊牦牛皮加 珠穆朗瑪峰–阮世豪攝 兩張親手織的毛氈換一件羽絨外套,但最後都是没有交易成功。   上車後師傅說,這些攤販是附近村莊的居民,由於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村上商店只出售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有需要時才會到一個多小時車程外的市集購物,現在難得見到新奇的東西,所以才把自己手上的寶物跟你交換,還有很重要一點没有物流公司會送貨到這裡的,這時我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