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濠語

27_P15_1_

感受藏韻——沿路風光

感受藏韻——沿路風光 阮世豪 藏獒與牦牛(阮世豪攝)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場 看到神鷹披著那霞光 像一片祥雲飛過藍天 為藏家兒女帶來吉祥 ——天路   西藏之旅出發前,一直都有聽着很多有關西藏的歌曲,歌詞中所描繪的風景令我對藏區都有一個美好的遐想,體驗後卻沒有令我失望。 在拉薩休息了兩天,高海拔的環境暫時適應了,行程所須的邊防證亦辦好了,開始踏上以珠峰大本營為目標的征途,一直向西方進發,途經高原湖泊、冰川、水壩、莊稼、古寺等地,作為長居城市的我一定大開眼界。剛出拉薩,走在寬大平整的柏油路上,道旁流着雅魯藏布江,對岸就有青山、莊稼。阿培師傅告訴我,現在走着的就是318國道,相傳是中國最美麗的國道,自上海人民廣場一直延伸到西藏的樟木鎮,穿越六省及重慶直轄市,約5,000多公里,我們現在就是在高海拔的後半段。出發約三小時後,車子駛離國道,進入山谷之中,莊稼已絕跡,取而代之的一重又一重的大山,而山體上都是「之」字型的盤山公路,心想之後的路難行矣。坐在副駕,聽到阿培師傅低沉的喘氣聲,看到他急速轉動着軚盤,與連連不斷的髮夾彎拼搏着,過完一山還有一山,不知道過了第幾個山頭後,師傅面露笑容,說出一句「前面就是了」。 車子停在道路一旁,霧很大,視野不清,只見前方十多隻供遊人拍照的藏獒和牦牛懶洋样的站在一旁,還有一個刻着「羊卓雍措」的紀念碑,碑後就是觀景台,這時剛好雲霧漸散,可以一暏全景。羊卓雍錯,藏傳佛教的三大聖湖之一,人稱羊湖,衪是一個天然的高原湖泊,藍色的湖水令整個畫面顯得夢幻,有如上天打翻了藍色的油彩,滴在湖水之中。眼前的美景令我們興奮地瘋狂拍照,玩樂一輪後,看到碑上的一排細字令我們十分震驚──「海拔4,998米」,這裡是我們出生以來雙脚站得最高的土地,難怪一路駛來師傅會那麼吃力,後來可能是因為我們太過興奮,當晚都出現輕微的高山反應了。 雅魯藏布江(阮世豪攝) 羊卓雍措(阮世豪攝)    

24_P13_1

感受藏韻——西藏之初見

感受藏韻——西藏之初見 阮世豪 機埸 鼠標在電腦屏幕上遊走,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打,把名字、航班日期、護照號碼和網上銀行資料一一填寫後,最後把鼠標移向「確定」欄,按一下左鍵,一個完整的網上訂機票程序就完成了,目的地是甚麼地方?是我夢寐以求的西藏。 山高雲低 西藏,在我的印象中,是一個美麗而又神秘的地方。記得在十多年前看過有關西藏的記錄片,攝製隊由陸路進藏,公路路面顛簸碎石滿佈,司機還要兼顧山邊落石,稍一分神就會連人帶車墮入山谷之中,借用李白名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看來,蜀道難,進藏更難。最後他們的辛苦是有回報的,攝製隊在途中紀錄了當地藏民獨特的生活以及藏區內壯麗大自然美景,一幕幕印在我腦海之中。當時我就想,如果可以到西藏一遊就好了。這一刻機票已買,感覺開始踏實起來,一遊西藏並不再是空想。 山谷河川 與十幾年前不同,現時國內交通網絡發展迅速,路況改善,西藏已不再遙遠,進藏已非難事。旅客可從空路、鐵路和公路進藏,各有特色,各有經歷,而我就選擇了耗時較短但風險較高的空路。澳門出發到成都,然後轉飛拉薩,順利的話,兩天之內就可到達。出發前友人提醒我們空路進藏是一件危險的事,從海拔500多米的成都起飛,一下子降落到海拔3600多米的拉薩,在没有緩衝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強烈的高山反應。非常興幸抵達後沒有出現高山反應之餘,在機上還看到迷人景色。 在臨近拉薩的上空往機外眺望,藍天白雲,不知是山高還是雲低,飛機還未降落到對流層,就已看到群山山頂在雲層的正下方,山谷之間一條條曲線,細看之下,銀色反光的是河流,黃楬色的是公路,再過十數分鐘,看到山谷間有一塊光禿禿的平地,這就是本次旅程的起點,拉薩貢嘎機場。    

23_P13_1

多彩瀘沽-摩梭女兒國

多彩瀘沽-摩梭女兒國 阮世豪 夕陽-情人樹 (阮世豪攝) 夕陽-尼塞村 (阮世豪攝) 瀘沽湖,人稱女兒國,以其深厚的母系氏族社會而得名。瀘沽湖居民主要為摩梭族人,四周被群山環繞,對外交通相當不便,慢慢形成一種別具一格的氏族制度和生活習慣,甚至被外界認為這裡是中國僅存的傳統母系社會族群。摩梭人家裡以老祖母為大,實行男不婚,女不嫁的走婚傳統,雙方以情人相稱,日後有了小孩之後,則由女方家庭撫養,孩子與母親、舅父和姨母(及其子女)等母系親屬同住,而父系親屬則不列為自己的家庭成員,所以才有知父不親父情況。這種生活方式對於我這種外人來說,簡直不能相信,直到親身跟當地人交流過後,才有另一番體會。 記得在2010年我初訪瀘沽湖的第一個傍晚,嘗過晚餐後,見天色光亮,就在客棧附近散步以待夕陽。走著走著,看到一間古老大屋,有一位穿着傳統服飾的老伯坐在門外吸着煙槍,我跟他點頭,他以微笑相報,我說了聲好,老伯緩緩地回一句說:「小子,來旅遊的嗎?這裡可是一個看夕陽的好地方。」我停下腳步,在夕陽下和老伯聊起來。不久後,屋子裡的老婆婆也走出來加入我們。 老伯和婆婆都是地道的摩梭人,原來他們已經做了四十年的情人了,說到這裡他們都靦腆的地笑著,雖然兩位都上了年紀,但這一笑我看到一種青澀的感覺。正當聊得興起,婆婆拿出了一張家庭照,熱情地介紹著她的孫子,相中見到婆婆、幾位年青人和小孩,但就沒有老伯的身影。婆婆介紹到相中的一位年青人時,老伯插口道:「這個是我的大孫兒,現在在成都大學讀書,上年才回來探過我。」但在此刻,婆婆指正他說:「他不是你的孫子,是我的孫子啊!」老伯也無奈地笑著說:「對對對,是你的孫子。」 聽到這樣的對答,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可能覺得很怪,會產生很多聯想;而在摩梭族的的社會裡很正常,因為老伯在婆婆的家裡,地位就如外人一個。 聊著聊著,眼見天色已暗,我向兩位道別時才得知原來老伯並不是居於這屋子內,他另有居所,細問得知,原來老伯平常在自己的家中睡的,經常會來探訪婆婆,而婆婆都很貼心,為他在家門外設了一個專座,簡單的為對方付出,看到甜絲絲的幸福。 現代社會的愛侶,往往以一紙婚書來認定雙方關係,當結婚後,婚姻從兩人之事升華到兩家之事。相對來說,摩梭人的愛情反而愛得更純粹,更真實。 夕陽山影(阮世豪攝) 夕陽-尼塞村 (阮世豪攝)

21_P15_1

麗江 故城(下)

麗江 故城(下) 阮世豪 麗江早晨(杜文龍攝) 這是重臨古城的第一個早上,晨光照進了房間,睡眼惺忪的我望出窗外,見天色漸漸明,開始出現一片藍天白雲,心中大喜,瞬間把昨夜的失落感一掃而空。心想反正醒了,好好地感受一下古城的早晨吧,可能有意外收獲,於是我稍作梳洗後,聯同已睡醒的旅伴,一齊遊走在古城之中。 早上七時的麗江,有種澳門處於深秋時節的乾爽,風中帶有點點剌骨的寒氣。走上大街,人丁凋零,冷冷清清,與昨夜人聲鼎沸成了強烈對比,街上只見幾個婦人用溪水洗擦街道,在晨光的映照下,地上圓滑的石塊反射出點點金光;街道兩旁的商舖還没有 古城一角(杜文龍攝) 老人背影(杜文龍攝) 開門,一排排傳統房屋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少了一份商業氣息,多了一份古樸韻味,這個情景就是我印像中的麗江古城。沿着大街漫無目的地閒遊,慢慢地走到古城出口不遠處,街道開始熱鬧起來,原來是流動小販在擺檔,賣着玉米、燒餌塊和麗江粑粑等傳統早點。前面有聚集了一群人,熱熱閙閙,沸沸洋洋,他們不是準備起程的團遊客,而是趕着上學的小伙子,看看路牌,原來我到了麗江市一中(學校),驚覺在古城之內,還留有本地人的生活空間,顛覆了我昨晚一時意氣之下作出「麗江已變成一個主題樂園」的想法。 想深一層,其實我所居住的澳門,何嘗不是這個情況。澳門在2014年接待近3,000萬的旅客,數字驚人,而地標大三巴,白天盡是遊客,人頭湧湧,身為本地人的我如非必要都會繞道而行,但每當到夜幕低垂或晨光初現之時,寧靜莊嚴的大三巴才顯露出來。澳門和麗江都是以古城著名的旅遊城市,每年接待着成千上萬的旅客,永遠都會把亮麗的一面呈現給客人,但亮麗過後,缷下濃妝,她們都會回復自然純樸。 這是一個收獲豐富的早上,讓我重新認識麗江,是本次旅程的一個亮點。走着走着,不知不覺已經十時多了,店舖紛紛開門,各地遊客門亦開始出動,古城漸漸回復了一貫熱鬧繁盛的景像。而我今我亦是時候會合其他旅伴向下個地點進發,感受各地的特色。          

20_P16_01

麗江 故城(中)

  麗江 故城(中) 阮世豪 客棧一角(杜文龍攝) 事隔四年,在今年的五月我重訪古城。舊地重臨的第一感覺是,景色依舊,風味已變。我抵達時是傍晚時份,城內街道及建築外觀上没有太大轉變,但人潮如鯽,眼下都是不同國藉的遊客和操着各地方言的國人,遊走小巷之間時只見重重旅人,納西村民的身影己絕跡;而以前曾經光顧過的納西小店亦已易手,取而代之的是全國連鎖商號,店內售賣的物件,在國內各大景點已有售;在四方街上,開滿了酒廊,強勁的音響跟周圍的古建築結合產生一種違和感,感覺上麗江的本土特色已漸漸褪却,身處的環境與我記憶中的古城有產生落差。     四方街廣場(阮世豪攝) 大水車廣場(阮世豪攝)   在古城遊走一番之後,見夜色已濃,是時候回客棧休息了。梳洗完畢後,跟客棧老闆品茗聊天,談談旅行見聞,分享有趣經歷。原來老闆生於東北,是滿族鑲黃旗後裔,一個風趣幽默的八十後,曾四處遊歷,最後因嚮往麗江生活,毅然租下傳統民宅開辦客棧,與老闆娘定居於此。這間客棧是傳統的納西兩層井杆式建築,有前後亭院,是三坊一照壁的結構,共有八間客房,老闆經營客棧後,對建築本身只做少量修葺和加固翻新,盡量保持民宅的原汁原味。在言談間,從老闆口中得知,原來麗江古城內的建築不能賣斷,亦不可作任意大型修建,修葺時也要和附近街區保持統一的建築風格,這就是麗江古城風貌依舊的原因。雖然城內的硬件没有太大改變,但內裡的靈魂已漸被淘空,隨着麗江的知名度大增,古老建築的房價大升,大量原居民把自己物業租予外地人作商業用途,而自己即遷往新城定居,拿着的租金來供新房子,所以城內的納西人愈來愈少,想深一層,這裡可能是被人們過度開發,成了為了一個納西族的主題公園了,有如少女被抹上一層厚厚的濃妝,面目失真了,遺憾四年前,當這裡還有古樸風味時,不多留幾天,不多看兩眼,感受一番。待續…   

19_P13_1

麗江 故城(上)

  麗江 故城(上)  阮世濠 古城街巷(阮世豪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確認及公佈,現時全國有126個歷史文化名城,而部份歷史文化名城亦稱作的古城。古城一詞,除了反映了一個城市背後承載着豐厚的歷史文化之外,亦成為了一張吸引八方來客的名片,不少人為了感受其獨特的歷史底蘊,觀賞街道建築及體驗當地傳統生活,都會選擇到古城遊玩。 遠在我國西南邊陲有一座超過八百年的歷史的古城─麗江(大研)古城,早在宋末時期,麗江古城已成為了滇藏茶馬古道的要道,是區內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她有着自然的山光水色,承傳着自成一格的東巴文化,過着少數民族的簡樸生活。在資訊科技還未發達的年代,世人對其了解不多,有如一位養在深山人未識的美女,在雲貴高原上樸實地生活着。直到1997年,麗江古城被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被各媒體的大幅報導,古城之美亦顯露於世,為一睹芳容的遊人從世界各地而來,而我亦成為了其中一個裙下之臣。 在2010年,我終於有機會探訪麗江的真貌。記得當年我在雲南博物館的實習工作完成後,抽出數天遊歷滇西北部地區,感受少數民族之風土人情,對於長期生活在澳門的我,這次旅程給我一種獨特的生活體驗,實踐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當中的道理。麗江是旅程的中途站,亦是各景點之間的一個樞紐,麗江市中心與一般的內地村鎮無異,都是石屎水泥建築,但進入古城區域,就有時空交錯的感覺。城內都是井杆式木屋建築,小橋流水,家家戶戶依溪而建,在小巷中遊走,偶爾有到一些納西老婦在擺賣山野雜菜,她們身穿“披星戴月”服飾,在留有歲月痕跡臉上,露出純樸親切的笑容,此刻情景,印象難忘。旅行期間正當雨季,煙雨迷濛,街上遊人不多,更添一絲畫意,只可惜這次行程安排不當,只有兩晚時間逗留麗江,再加上天雨關係,未能細味古城便要離去,走馬看花,為整個旅程留下一絲遺憾,但亦為下次的重來找了一個藉口。 待續… 麗江一景(阮世豪攝) 麗江晨曦(杜文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