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善好言

32_P19_01

樂善齊跑澳國際馬拉松

樂善齊跑澳國際馬拉松 編輯小組 參賽健兒爭先起步 由體育局及澳門田徑總會主辦,銀河娛樂集團冠名贊助的第36屆「2017澳門銀河娛樂國際馬拉松」於2017年12月3日舉行,隨著人們對健康意識的提高及投入長跑的愛好者與日俱增,今屆賽事增加2,000個名額,由10,000個名額增至12,000個,其中迷馬增加580名,全程及半程馬拉松於去年9月23日報名,迷馬於9月24日報名,分開兩日報名的措施對分流排隊起到很大的幫助。 賽事受國內外選手踴躍參與 樂善之友在場上準備 樂善之友齊聚熱身 踏入第三十六年的澳門國際馬拉松已成為年度壓軸活動之一,每年均受到世界各地的長跑好手的關注及參與。今屆馬拉松路線繼續途經媽閣廟,以及經過西灣大橋及嘉樂庇總督大橋,全長42.195公里。全程馬拉松及半程馬拉松早上六時起步,迷你馬拉松則於六時十五分起步,並由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體育局局長潘永權、澳門田徑總會會長馬有恆、銀河娛樂集團副主席呂耀東及集團顧問華年達主持鳴槍起步儀式。 為支持澳門國際馬拉松賽事,澳門樂善行一如概往組織樂善之友報名參與迷馬賽事,得到服務業總工會、中銀康樂委員會、精英體育會、三鋒體育會、活力體育會、松山晚運之友、風雷體育會、澳門馬拉松推廣會、澳門海濱晨運之友協會、退休人士、香港及珠海的樂善之友支持,報名人數達287人,成功完成賽事為238人,獲得「體育團體或政府登記社團」組別的「活力團體盃」。其中樂善之友謝俊軒以十九分二秒的佳績在迷馬賽事以總名次第三名衝線,奪得迷你馬拉松男子B組冠軍,也是歷年樂善之友最好的參賽成績。       獲體育局潘永權局長頒發活力團體盃,由理事長馮國康(右二)、常務副理事長蔡偉平(左二)、財政梁小俄接受獎盃,並與謝俊軒(左一)留影。

32_P17_1_

印加古城庫斯科

印加古城庫斯科 胡浩強 尼泊爾是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小王國,可用來建造城市的國土,只有一條狹長的河谷和有限的平原,所以自古以來,每個城市都挨得很近,近得走路都可以到達。加德滿都、帕坦、巴德岡互為鄰居,已經有好幾個世紀。   一位去過巴德崗的英國旅行家說,“如果整個尼泊爾不在了,只要巴德崗在,就值得你飛越半個地球去看看她。巴德崗比帕坦更大,廣場開闊。兩邊的房子真是漂亮極了,有著古典的美感。寺院的高台更高,站在上面,可俯瞰廣場的周邊。夕陽西下,所有建築物被斜陽的光線,鍍上金黃色。   光彩奪目的王宮金門,和精巧迷人的五十五窗宮,是巴德崗最著名的建築物,金門為鎦金銅鑄,門上的女神雕像體態豐盈,呼之欲出;飛簷之上排列著的獅、象、鳥各司其職。暗紅的宮牆上排列著55扇黑漆檀香雕花木窗,其精細程度,讓人驚奇不已,經得起近600年的風侵雨蝕。   尼亞塔波拉廟,是尼泊爾最高的印度教神廟,供奉著希提拉克希米女神。神廟高達30米,要爬上五層平台上百級階梯,才能到達頂端。有趣的是每一平台的階梯旁,都立著一對威嚴雕像,並依照力氣的大小排列:希提拉克希米女神、神鷹、獅子、大象、大力士等。 印第安人的手工藝品 巴德崗廣場上,有一座老的戲臺,尼泊爾人常常在此表演話劇,悠揚舒緩的樂曲,不僅神愛聽,群眾也愛聽。常常圍觀的人群,多似看英超的觀眾。聽著聽著,明明暗暗的樂曲,拾級而上。有些古董的建築物的頂層,就是咖啡窒,走廊一角坐下,點杯咖啡,俯視廣場上悠閒漫步著的美女和商旅,真不知時期的過去。   可惜2015年的一場大地震,給加德滿都及巴德崗古城,添上斑駁傷痕。兩年過去了,古城復興之路漫漫,加德滿都熱鬧的市區塔美爾一帶巷弄間,人車川流不息;鄰城帕坦、巴德崗的王宮廣場上,只見尚待修復的歷史古跡…… 印歐文化的山城 走在庫斯科的街道上 庫斯科大教堂 探究山城的歷史 安第斯山中的古城 發佈日期:2018年3月

32_P15_1

聖湖之行

聖湖之行 阮世豪 天湖浪濤(阮世豪攝) 納木措(阮世豪攝) 青藏高原地域遼闊,山脈連綿,河流蜿蜒,川流不息,冰川湖泊,星羅棋佈。這地除了有世界屋脊之稱,更是中國兩大河流的起源。正所謂一方水土一方人,自然風貌加上獨特的地理位置,漸漸沉積出一套自成一格的文化。   西藏受本土宗教苯教、藏傳佛教及印度教文化影響,為大自然抹上一層神秘色彩,說得上是滿天神佛都聚集在這片淨土之上。西藏有多座聖山聖湖,最為人熟悉的聖山有喜馬拉雅山和阿里地區的岡仁波齊峰等,而三大聖湖有羊卓雍措、納木措及瑪旁雍措,各有特色,各有故事。   本次旅程中有幸遊歷三大聖湖其中之二,一是羊卓雍措,羊卓雍措位於山南市,拉薩與日喀則兩大城市之間,之前行程已經介紹過,而另一聖湖就是納木措,納木措位於那曲地區,拉薩以北,是珠峰大本營之後的目的地。   離開珠峰大本營後,折返日喀則,再駕車往東北方駛去,自西向東,由於海拔高低變化,山上植被差異分明,每段路風光各不同。進入羊八井之後,更可見到青藏鐵路。最後走過不知多少盤山路,翻過無數山嶺之後,最終到達位於海拔4,700多米的納木措。藏語之中納木措有“天湖”之意,為西藏第二大湖泊,阿培師傅解釋,傳說天湖保佑羊群,湖畔綠草如茵,生生不息,所以藏民都會沿湖建有牧場,把羊群馬群趕到此地放養,並在牲口們身上都點上不同顏色以作記認。   當日我們選擇在納木措東南面的扎西半島駐紥,由於納木措本身已在山谷之中,風勢強烈,加上半島位置更為當風,我們在湖邊散步時,需要抵受強風,去感受澎湃的大自然氣息,整個湖面上都翻起了浪濤。心中浮現出一種感覺,如果說羊卓雍措的平靜有如溫婉賢淑的大家閨秀,那麼納木措就如一個朝氣渤渤的少女。所以說聖湖雖多,而各有特色。 天湖晨光(阮世豪攝) 草原(阮世豪攝)

32_P7_1

戀上粗微粒

戀上粗微粒 吳嘉偉 在數碼攝影大行其道的今天,舉起手提電話、按下按鍵,整個攝影過程不需三秒就能輕鬆完成,可是在這種速度先決的世代下,傳統菲林相機(膠卷相機、又稱底片相機)近年又重最新回到一部份手的手中,我便是其中一個。 很喜歡用菲林去拍一些密集的材料。 意外的曝光,令相片更有故事性。 大眾認為,現在玩菲林相機的人大部份都是所謂的「文青」,但我認為真正的文青應該是表徵著一種生活態度,而不是物質上的取向,這與他是不是菲林相機的愛好者並沒有絕對的掛鉤。雖然我不算文青,而且攝影技術也並不高超,對攝影原理也不是很在行,但卻對菲林照片有著一種特別的好感,尤其是當我人生第一卷菲林正式沖洗出來後。 對我來說,拍菲林最有趣的是——關於「時間」和「質感」。數碼攝影對焦快,拍攝時我們可以以一種掛一漏萬的方式,對一個景物拍很多張,反正它用的是記憶體,後不滿意就刪掉,但拍攝菲林時,在一卷只有36張的限制上,我們需要對每一張底片都認真處理,找景物、調好光、測好光圈、對準焦距、按下快門,花上了好幾倍的時間去拍下一張不能即時預覽的相片,而且不到沖洗好的那一刻,你都不會知道拍出來的效果;每一張相片都是經過時間的洗禮,獨一無二,當一切都回歸到「慢」的時候,心思也會變得細密起來,所以便顯得格外珍貴。 在貴州山區時,拍下了樹上的孩童,粗微粒的吸引力。 菲林拍出來時,會形成一些特殊的暗角, 誤打誤撞地突出了沙灘上的情侶。 不同品牌的菲林會有不同的色調, 五彩經幡也像加了個濾鏡一樣。 菲林對某些顏色的有獨特的詮釋,例如教堂的牆身。 每次看著自己拍出來的菲林,都會被它的質感所吸引,那種粗微粒的成象,好像可以讓你看到相片中,所有色彩的組成,雖然並不是每一張相片都會百分之百完美,但這種「瑕疵」卻讓相片增添了好幾分味道,那些意外的曝光、輕微的失焦、構圖的偏差等等,都會令相片充滿了故事性;而且,每一種品牌的菲林都有它獨特的色調和特質,各種不定因素的有機結合,都大大增 加了拍攝的趣味,甚至我知道有些朋友更會用過期菲林去拍攝,嘗試拍出更不一樣的色調。   記得聽過一位攝影前輩對時下拍菲林的潮流作出這裏的評價:「好端端地發展到數位攝影,而現在的年青人卻走回過去麻煩的回頭路呢?」這不是科技發展與否的問題,而是對一種物品的情意結,就好像有人喜歡收藏、又有人喜歡品茶一樣;而我認為,拍菲林最吸引的是它有一種如拆禮物般的感覺,驚喜往往都在最後,甚至連拆開包裝紙時,都會令人興奮。 更新日期:2018年3月

32_P3_1

地球第三極的科學考察

地球第三極的科學考察 李樂詩博士 在北京,與南極考察隊的隊友們再聚歡敘之後。我與高登義教授詳談。他多次詳盡地告訴我他如何準備進行地球第三極的科學考察事宜。   高教授首先談起海灣戰爭火燒油田對地球的影響。而且,他又談到研究珠峯地區環境本底狀況變化,與中東油田燃燒,和菲律賓火山爆發的關係。   他着重指出,南極、北極和珠穆朗瑪峯地有着地球三極之稱,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對全球氣候的變化將有着重要的影響。   所以,他認為地球三極考察也將有着重大的意義。他說,這次去考察的主要任務大體有幾層意思: 第一,利用一些現有科學資料,以及實物樣本來分析地球第三極區域的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第二,根據地球第三極溫室氣體變化,探討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第三,研究太陽輻射資料與地球氣候變化關係; 第四,還有研究三極整層大氣與全球大氣中的熱力作用。   科學家在這裏想盡量探索更多的自然奧秘,高教授說準備今年夏季出發,因為夏季的偏東南氣流,在菲律賓上空流動,而中東油田大火後當高空颳西風時,這種燃燒物及火山灰對珠峯有着很大影響,也帶來環境污染,所以,夏季出發最合適。 更新日期: 2018年3月

31_P17_1__u

失落的世遺古城巴德崗

失落的世遺古城巴德崗 胡浩強 尼泊爾是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小王國,可用來建造城市的國土,只有一條狹長的河谷和有限的平原,所以自古以來,每個城市都挨得很近,近得走路都可以到達。加德滿都、帕坦、巴德岡互為鄰居,已經有好幾個世紀。   一位去過巴德崗的英國旅行家說,“如果整個尼泊爾不在了,只要巴德崗在,就值得你飛越半個地球去看看她。巴德崗比帕坦更大,廣場開闊。兩邊的房子真是漂亮極了,有著古典的美感。寺院的高台更高,站在上面,可俯瞰廣場的周邊。夕陽西下,所有建築物被斜陽的光線,鍍上金黃色。   光彩奪目的王宮金門,和精巧迷人的五十五窗宮,是巴德崗最著名的建築物,金門為鎦金銅鑄,門上的女神雕像體態豐盈,呼之欲出;飛簷之上排列著的獅、象、鳥各司其職。暗紅的宮牆上排列著55扇黑漆檀香雕花木窗,其精細程度,讓人驚奇不已,經得起近600年的風侵雨蝕。   尼亞塔波拉廟,是尼泊爾最高的印度教神廟,供奉著希提拉克希米女神。神廟高達30米,要爬上五層平台上百級階梯,才能到達頂端。有趣的是每一平台的階梯旁,都立著一對威嚴雕像,並依照力氣的大小排列:希提拉克希米女神、神鷹、獅子、大象、大力士等。   巴德崗廣場上,有一座老的戲臺,尼泊爾人常常在此表演話劇,悠揚舒緩的樂曲,不僅神愛聽,群眾也愛聽。常常圍觀的人群,多似看英超的觀眾。聽著聽著,明明暗暗的樂曲,拾級而上。有些古董的建築物的頂層,就是咖啡窒,走廊一角坐下,點杯咖啡,俯視廣場上悠閒漫步著的美女和商旅,真不知時期的過去。 尼泊爾最高的神廟 熱鬧的古城 巴德崗廣場上女學生 可惜2015年的一場大地震,給加德滿都及巴德崗古城,添上斑駁傷痕。兩年過去了,古城復興之路漫漫,加德滿都熱鬧的市區塔美爾一帶巷弄間,人車川流不息;鄰城帕坦、巴德崗的王宮廣場上,只見尚待修復的歷史古跡…… 頂層咖啡窒 帕坦古城一角

31_P9_1

遼闊的地平線—新疆(三)

遼闊的地平線—新疆(三) 吳嘉偉 在旅遊的範疇上,新疆也算是劃分出一條明顯的楚河漢界,北疆看風情、南疆看人情;走過千山萬水,也要領略人文風情,才算是一個完整完美的旅程,離開風光旖旎的北疆美景,舵盤一轉,我們立即向南疆出發。在由庫車開往阿克蘇的路上,經過拜城的一條鄉村小路,司機大哥說,這裏是維吾爾族的聚居地,以往在城內會坐馬車代步,人比較窮,但居住的氣氛卻很熱鬧,當他們要坐車出城時,就會頭頂著自家的農作物,在路邊攔車,把作物充當車資,苦干年後的今天,他們依然很窮,可是依然過得自在。 當天經過這條路時,我們看到了幾個維族小孩在賣西瓜,於是便停下車去買了一個,小孩們只懂說簡單的漢語,我給他們拍照,一同回看照片時他們很有紀律地在旁邊看,對新奇的事物一臉好奇,沒有頑皮搗蛋,也沒有「手多多」去搶去碰,突然我在這些維族小孩臉上看到了人性本善的單純本質,甚至比城市的孩子要規矩得多。司機大哥說,除了些激進分子外,其實大部份維族人很簡單,不狡猾不耍心機,一個西瓜才賣2.5元(沒打錯,是一個,不是斤),給了小女孩3元說不用找了,她還一臉為難,不知所措,她那因為找贖不到5毫錢而著急的表情,讓我非常深刻。   經過4000公里的路程,我們終於到達了西部的喀什市,這裏是新疆的第二大城,也是一個和四個國家接壤的地方(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如果我身上有帶護照的話,我就出國去浪了;外族的臉孔、陌生的語言,如果把招牌上的漢字抹掉,你會感覺自己像身處在中亞某個國家。基於在以往所接觸的媒體報導裏,我們對喀什這個邊陲地區的印象就是「危險」、「恐襲」,可這次初到貴境,感覺和我們過去的認知截然相反,武警的駐守比烏魯木齊要少,街上的治安良好、維族居民對漢人也很有禮貌,主動向他們點頭問好,會得到友善的回應。   同行的司機大哥說,喀什是一個最保留著「新疆味」的城市。這裏在現代城市的格局上,卻保留了一片古城風貌,老城和高臺民居成為了喀什市的一個活生生的維族生活博物館。崖上建起的高臺民居,以泥土和磚塊築成,近看屋牆,會察覺泥牆中混合了一些稻草屑,一整片高台民居群顏色統一為泥土色,區內道路四通八達,很容易迷路。維族人貌似對孩子的管教都是挺自由的,不論在老城或是高台,都會看到很多小孩成群地聚在一些玩耍,這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玩遍氹仔的「街童」生活;小時候家住氹仔官也街的木屋區,我也一如老城的小孩一樣見盡遊客的來來往往,穿著拖鞋的我們在葡國餐廳、手信店林立的街巷裏東奔西跑、跌跌撞撞,練得一身堅強。   有些地方,能趕上了就是運氣,不得不去;維族人大多信奉伊斯蘭教,教規不吃豬肉,所以牛羊成為了這個他們的主要肉食。在喀什的近郊有一個只在星期天才開設的「牛羊大巴扎」──牛羊交易市場,牧場主會把一批牛、羊、驢、甚至駱駝都會帶到這裏以作交易,普通家庭想要把自家養的一頭牲畜賣掉也可以帶到這裏來,總之談好價錢,自行牽走,踏進這個巴扎的牛羊都逃不出被賣掉的命運。對於平常連街市都不常去的我來說,看到如此大規模的牲畜市場,簡直是嘆為觀止,市集旁邊有不少屠宰檔,早上來的牛羊會在這裏現場屠宰處理,一個市集,果真是體驗地方風情的最佳場所。   屈指一算,已經到在新疆待了十多天,當漸漸適應了天氣、地域、氣味時,旅程卻即將要結束了;在這個西域秘境,我感受過烈日、大雨、寒風、冰雹,每一處風景都是如此的新鮮、如此的可愛。這個遼闊的「疆土」,尚有很多景致未能好好到訪,期待下一次再見,若然下次再來,就要探索「東西線」了。   發佈日期: 2017年12月 路邊賣西瓜的小孩們 身處喀什市內,充滿著東亞的異國風情 喀什舊城區內的小孩,對於外來遊客一點都不陌生 壯觀的牛羊大巴扎

31_P5_1

【珠峰密語】科學家的震驚

【珠峰密語】 科學家的震驚 李樂詩博士 一九九一年初春,南極天地還是一片冰雪融融。我在南極洲的中國科學考察—中山站。在這個站,我們可以透過錄音,聽到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世界新聞。那一次突然聽到海灣戰爭的消息,我們都很激動。   戰爭,是一種可怕的噩夢,又接著聽到戰爭狂人放火燃燒油田,熊熊烈火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在南極的澳洲戴維斯站,有多個科學家談起海灣戰爭燃燒油田的嚴重危害,對於大氣、海洋的污染,對於人類、生物的嚴重危害,科學家們無不表示擔憂。 那個時候,我在南極,每天都與冰川科學家、地質學家,以及測繪學家到野外考察。特別是隨測繪家每天登上十多個山峯進行測繪考察,登上冰山,一望無際的冰川工作。   有一天,我又與科學家登上另一個冰山,看到大冰蓋附近的大羣冰山,分裂成一排排融冰,而冰海上又浮現了一塊塊的亂冰,在強烈陽光照射下,亂冰的色澤透過折射原理,變成一種淺藍色的冷冷色調,十分冷豔。   然而,這些日子以來,由於與科學家們在一起,耳濡目染,我知道這樣冰山分裂的可怕效果,於是我直覺上預感,中國可能會有水災,又可能是華東或沿海一帶,因為那是平原地帶。 於是我便有一種無以名狀的擔憂。   如今,又聽到海灣戰爭的消息,附近大氣一片迷濛,海洋生物會大量死亡,食水污染,那是一種多麼可怕景象。於是,我更期待科學家能進一步探索這其中的因果關係。 發佈日期: 2017年12月

遼闊的地平線─新疆(二)

新疆面積廣闊,目的地之間的距離基本以幾十公里起跳,所以每天起早貪晚地趕路的我們,總會在清晨的地平線上,看到了旭日初升的景象;數數手指,發現自己幾年看日出的次數也不少,不過大多數都是因為熬夜通宵過後的「會面」,在這種“Say Hi! Say Bye!”、淡泊如水的友誼下,感覺和它「生疏」不少,就趁著這次旅行,就好好和它修補一下關係吧,和它Selfie一張。

30_P5_1

科研足印(四)

科研足印(四) 李樂詩博士 科學成果 自1980年代起,中國每年都派遣科學考察人員到南極進行不同範疇的研究,自成為《南極條約》的協商國,并參與第四個國際極地年的研究活動以來,中國的科學家與國際合作進行跨學科鑽研。無論在冰川學、生態學、南極近代環境演化、日地空間環境、南大洋考察、氣候和地震觀測等研究,都得到豐富的成果。   當時中國從南極採集得來的隕石逾一萬年塊,高踞全球第三位。近年除了因應國際極地年而展開「熊貓」計劃,對普里兹灣、埃默里冰架及冰穹A剖面作綜合考察外,第26次南極考察更嘗試用遙感技術擬繪測出全球首張南極地圖,把海冰、湖泊及冰隙等地貌仔細標示。 今天,全球對南極這片荒蕪之地不再陌生,全憑科學研究不斷帶來突破,爲人類理解南極開擴新境界。 不過,這片冰雪世界,在科學領域上還有許多課題等待人類去探索。中國,雖然是南極科研的後起之秀,但仍竭力貢獻一分力量,在氣候研究上也毫不擔延。   中國利用現有的科研設施積極研究,并與全球分享研究成果。在科研上,研究者不能閉門造車;在南極研究,上任何科學的進行步都是集體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