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善好言

2012蘭州馬拉松

2012蘭州馬拉松 編輯小組 應甘肅蘭州馬拉松組委會的邀請,在田總協助下,澳門長跑聯隊20多人參加6月10日在蘭州舉行的第二屆2012蘭州馬拉松長跑比賽,項目設有全馬(42.195公里)、全國馬拉松積分系列賽競賽、半馬(21.0975公里)、十公里及迷你馬拉松。 為了充分展示蘭州城市形象,體現蘭州城市精神,拉動蘭州經濟發展,推動蘭州文明建設,由中國田徑協會、甘肅省體育局、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2蘭州國際馬拉松賽,於2012年6月10日上午8時在蘭州東方紅廣場舉行。在這美好的季節裏,三萬多名運動員沿百里黃河風情線,環繞中華民族母親河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馬拉松比賽,最後由埃塞俄比亞的所羅門西格和甘肅女子選手張景霞、分別奪得男女全程馬拉松冠軍。 比賽中領前的非洲跑手 蘭州國際馬拉松比賽線路設在蘭州這座歷史悠久的西部重鎮舉行,蘭州多年精心打造的城市名片“黃河風情線”,沿途景色優美,觀光長廊、“生命之源”水景雕塑、黃河母親雕塑、西遊記雕塑、平沙落雁雕塑、百年中山橋、白塔山、黃河音樂噴泉、人與自然廣場,龍源園、體育公園、水車博覽園、春園、秋園、夏園、冬園、綠色公園等沿河景觀,充分展示了西部夏都的風采,可以讓參賽運動員在奔跑過程中感受黃河文化的無限魅力。 蘭州國際馬拉松賽、是目前國內舉辦的海拔最高的全程馬拉松國際賽事之一,更是全國唯一一個全程42.195公里賽道全部圍繞黃河而奔跑的馬拉松賽、以“激情馬拉松,活力新蘭州”為口號。除了競技比賽外,組委會在比賽起點、各終點和沿途景觀點,組織豐富多彩的群體活動,啦啦隊在會場和賽道上激情四溢地為馬拉松健兒們呐喊加油,古老的金城大街小巷人潮湧動,進而烘托馬拉松賽的熱鬧氣氛。本次賽事吸引埃塞俄比亞、澳大利亞、巴林、巴西、白俄羅斯、德國、法國、美國、肯雅、蒙古、南非、日本、臺灣、坦桑尼亞、香港、澳門和義大利等23個國家地區和城市的32685名馬拉松選手和愛好者參加。 澳門跑友首次參與蘭州馬拉松,賽道景色吸引,跑友們十分享受這次的比賽,感受深刻,景色美麗,流連忘返,澳門跑友並相約明年再組隊到甘肅蘭州參賽。鳴謝:陸偉堅、蔡偉平提供資料及圖片,謹此致謝。 賽道圍繞中華民族母親河一路向前 男子組衝線一刻 澳門長跑聯隊抵達甘肅蘭州機場留影

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

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 胡浩強 梵蒂岡Vatican也稱「梵蒂岡城國」,是全球領土面積及人口最少的國家,總面積不足0.5平方公里,約與澳門南西灣區相近,人口不超過1000人,但卻是全世界天主教最高權力機構所在,說是最小卻權力不少。梵蒂岡是一個政教合一神權國家,以神立國,沒有總統,首領就是教皇。沒有軍隊,只有保護教皇的瑞士僱用衛兵團,簡單說就是神明保佑的國家。 這個教皇之國沒有農工產業,卻很有錢,收入主要靠全世界信徒的捐獻。梵蒂岡公民幾乎都是神職人員,包括主教,神父、修女,而天主教及神職人員都不能結婚,所以梵蒂岡人都應該是移民。梵蒂岡是位於羅馬市區內的國中國,是天主教徒聖地、神的國度。到梵蒂岡主要要參觀是聖伯多祿大教堂、聖伯多祿廣場、梵蒂岡美術館等。這一天羅馬的天空特別藍,從地鐵站出來,走十分鐘的路,穿過聖伯多祿得廣場,宏偉的聖伯多祿大教堂便展現眼前。   這裡最著名的建築物,就是聖伯多祿大教堂,這座教堂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參予建造的人,都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在建築、繪畫等各領域上大放異彩,梵蒂岡建築物都是義大利藝術家們的傑作,如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及<最後的審判>的畫作,還有古希臘羅馬時期的人體雕像作品等。聖伯多祿大教堂是在世界上最大教堂,主體建築高45米,聖伯多祿廣場是貝尼尼所建造的廣場。廣場中央的「埃及方尖石碑」高26公尺,而廣場兩側各有一個藝術雕像的噴泉,使教堂更具氣派。   大教堂的外觀非常宏偉,廣場上的廊柱,由248根陶立克式石柱和88根方柱所組成。訖站在教堂上方是聖經裡聖人的雕像。圍牆之外就是義大利,梵蒂岡可算是沒有國界的國家。梵蒂岡是沒有警員的,只由瑞士僱用衛兵團,穿著麗亮的制服維持治安,衛兵手持著一根八尺長的「梵蒂岡長戟」,看上去是很鋒利的!但由於治安良好,瑞士僱用衛兵團的工作,好像是為遊客充當模特兒。  信徒與遊客天天朝聖 瑞士僱用衛兵團 最美雕塑聖母哀痛 華麗的大教堂 遊走聖伯多祿廣場 信徒與遊客天天朝聖 教堂上方的聖經故事

樂善水窖_援建甘肅夏陽村水窖

  樂善水窖_援建甘肅夏陽村水窖近況 黎鴻健   澳門樂善行於去年援建甘肅省會寧縣翟所鄉的夏陽村50個水窖,筆者曾於十月前赴甘肅視察建造水窖情況。由寧縣總工會楊主席、冉校長等引領前往,夏陽村位於會寧東南部,距縣城30多公里,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且分佈不均,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屬典型的乾旱山區,村民生活飲水非常困難。全村共轄11個社,560多戶2200多人,村戶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出外打工,由於連年乾旱農業收入微薄,農民人均收入1280元。50個水窖分別為8個社的50戶村民建造,由於路途偏遠險峻及時間所限,只走訪了三戶,在會寧縣總工會的安排和村黨支部、村委會等齊心合力,趕在封凍前完成,窖體已差不多建成,只欠水窖蓋上的鑄字及雨水收集塲的舖設,水窖建成將給村民的生活上帶來很大幫助。   今年春冰雪解凍後,上月煩 請冉校長代我們再去該村的沈灣社看看,他先看了我去年到訪過建造方形的水窖戶,據悉窖已建成甚為堅固、惜存水不多,戶主說:“水不多了,一桶水(約40釐 米深)都吃不滿,再不下雨,就沒水吃了”。另一戶的水窖也建成,由於去年天旱,存水不多,沈姓戶主說:"水窖做好,就等天爺下雨了",村戶的言談、可領會 到他們對雨水的渴望。 筆者去年探訪援建方形水窖的村戶、窖體已建成(10/2012)   夏陽村徐支書對冉校長說:50個水窖全部做好了,品質沒問題,並說還有的村民家也需要水窖,請求澳門樂善行多予援建,以協助他們紓緩飲水困難。冉校長表示,再次看訪夏陽村和村民們交談,他深深感受到老百姓真正體會澳門樂善行的關心援助,享用到澳門樂善行給他們帶來的甘甜窖水,把澳門人與夏陽村民的心貼的更近呢!   夏陽村村民送澳門樂善行的致謝錦旗(10/2012) 前往夏陽村的路偏遠險峻(10/2012) 另一個快建成的水窖(10/2012) 上月冉校長代看望已完成的水窖及戶主(4/2013)

冰山以外(二)

冰山以外(二)  李樂詩博士 人畜爭水     原本雨量稀少的乾旱之地,一旦遇上極端氣候,土壤蒸發加倍,水源就會乾涸,人畜都缺水。世界糧食組織指出,在非洲肯雅,近年就因為旱情嚴重,河流乾涸,作物失收、畜口死亡,令數百萬人需要接受緊急食物援助。由於人與動物爭水,共飲同一水源,更引致幾十人死於霍亂。有些遊牧民族在肯雅苦無生路,決定橫渡滿目瘡痍的索馬里和情況也不見得樂觀的埃塞俄比亞碰運氣。當地專家指出,過去乾旱現象幾乎每十年才一遇,但到上世紀70年代旱災每七年出現一次;來到80年代五年一個周期;90年代每隔兩、三年就發生;現在、乾旱的氣候已經年復年地橫掃肯雅。     有保護肯雅大象的組織指出,瀕臨絕種的23,000隻肯雅大象約有100隻已渴死。這種大象每日需要200公升水和300千克的草或枝葉維生,但當地連年乾旱,連水井也滴水不出,地上小草不生,大象尚且抵受不了,更何況不耐旱的動物如河馬、疣猪、水牛和羚羊呢!據說鱷魚也要遷徏數公里以外,另覓水源棲身。     旱情影響人畜的地方豈只非洲,去年十一月,澳洲中部氣温高達攝氏40度,野駱駝受不了煎熬,爲尋水源6,000隻駱駝連群結隊大閙小鎮。在昆士蘭省同月天氣也持續高温,小鎮馬倫尼(Maleny)的市民要制水度日,每日不得使用超過200公升水,當局還派出水車供水;另外一個小鎮多爾比(Dalby)的儲水量僅餘15%,立即啟動應變措施,每日只能供水八小時。     威脅水源     喜瑪拉雅山山脉的冰川是亞洲的水庫,冰川一旦後退,意味水資源不斷流失。     有「世界屋脊」之稱的喜瑪拉雅山山脉,橫跨孟加拉、不丹、緬甸、中國、印度、尼泊爾及巴基斯坦等國,其冰川與凍土層人南北極外,幅蓋面積最廣的地區,視爲「第三級」,這裏是亞洲十大河流的源頭,水源直接或間接養活着山下13億人口。 待續…   待續…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一批介紹保育地球、北極科學考察等光碟,主題為《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火山之子》及《珍惜水源》等六款,供各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本會careactionmacau@gmail.com索取。

冰山以外(一)

冰山以外(一)  李樂詩博士 聯合國氣候變化架公約的執行秘書德布爾(Yvo de Boer)說過:「金融危機的出現,皆因我們的財務超出預算;氣候危機的出現,皆因我們的生活方式超出了地球的預算。」氣候變異不只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是我們過度使用化石燃料,釋出大量溫室氣體,造成地球上天下地種種失衡現象,危及全球人口,也禍延下一代。 幾年前、新西蘭當局向經過南冰洋航道的船隻發出警告,小心一座從南極冰架崩裂出來的巨型冰山,這座冰山再分解成數以百計的小冰山在海面漂浮,威脅船隻安全。冰山影響航運的安全只是氣候異變其中一個影響,南北極冰融情況嚴重,也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究竟氣候變化對世界其他角落有多大影響? 四時不分近在咫尺的香港,暖化迹象從植物生長周期紊亂可見一斑。原本只有春天才盛開的杜鵑花,在十二月這個本是隆冬時分已經吐艷,只在夏天綻放的鳯凰木,到了年尾還長出新芽。植物一反常態四時不分,令前天文台長林超英「不寒而栗」,還說「香港等同沒有冬天了」。至於一向不愁食水的香港人,也許要改變一下用水習慣。據香港天文台預測,香港未來30年是「旱年」,全球暖化下乾旱會持續,華南降雨量會較正常少5%,旱災的次數會增加,依靠中國供水的香港,自然不能獨善其身。 作物失收全球氣溫升高引起許多極端天氣,令農作物減産,其實2009年是中國50年來旱情最嚴重的一年,贛江和湘江的水位是過去50年最低。2009年六月份,熱浪席卷中國北部,白晝最高溫度逾攝氏40度,部份地區夏季溫度更創歷史新高。在南方,舉珠江三角洲爲例,因為城市化的熱島反應,大氣層氣壓轉變,令帶來雨水的台風不能接近,轉移吹襲別的地區,令乾旱情況更嚴重。有研究指出,氣溫每升攝氏1度,中國谷物的時間會縮短七至八日,影響質量。而事實上,據麥肯鍚中國研究數據顥示,09年二月,中國北方八個大、小麥種植省份經歷嚴重旱災,450萬公頃農作物受影響,舉黑龍江爲例,去年五月就經歷一場6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600萬公頃作物受影響。旱情影響糧食供應,當氣候直接與温飽掛鈎,難道我們還可坐視不理? 待續…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一批介紹保育地球、北極科學考察等光碟,主題為”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及”火山之子”等五款,供各位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時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本會careactionmacau@gmail.com索取。(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南半球魅力之都悉尼

南半球魅力之都悉尼  胡浩強 澳洲位於南半球,一個環境優美,自然風光秀麗的國家。最大的城市是位於東南部的海港悉尼。自18世紀英國人登陸悉尼後,特別是淘金熱的年代,大量歐洲移民潮和及世界各地移民潮,使悉尼成為南半球最繁榮的都市,也擁有全澳洲最大的唐人街。     澳洲生活指數十分高,但喬治街及市中心區的精品店、咖啡店和酒吧,還是吸引無數遊客前往。悉尼的美酒佳餚、特別是漁人碼頭的海鮮市場,龍蝦、生蠔、帶子、三紋魚刺身等,使這裏成為澳洲的飲食天堂。 悉尼漁市場只次於日本東京築地漁市場,為全球第二大漁市場。每天供應澳洲及南太平洋各國100種以上海鮮,並以電腦化荷蘭拍賣系統,將漁市場貨品出口至世界各地。 純美的悉尼歌劇院 悉尼漁市場只次於日本東京築地漁市場,為全球第二大漁市場。每天供應澳洲及南太平洋各國100種以上海鮮,並以電腦化荷蘭拍賣系統,將漁市場貨品出口至世界各地。   悉尼是一個充滿生機、魅力無限時尙大都市,在邦迪海灘Bondi Beach、曼利海灘Manly Beach衝浪,在庫吉Coogee寧靜的海灘中游泳,是旅程中最佳享受。遊客可乘坐單軌電車環繞市區一圈,飽覽達令港的明媚風光和喬治街的繁榮景象。   達令港優美迷人,遊船在海面上穿梭,倍添浪漫氣氛。舉世聞名的悉尼歌劇院,在悉尼港灣大橋的襯托下,更具現代感和藝術感。悉尼歌劇院於2007年被聯合國敎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標示著悉尼歌劇院在建築設計方面的傑出地位。   岩石區是悉尼最早開發的城區,從喬治街一直伸展到悉尼港灣,喬治街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物—維多利亞女皇大廈Queen Victoria Building (簡稱QVB)金碧輝煌、遊人如鯽,達令港與悉尼歌劇院的迷人夜色,使悉尼成為南半球的魅力之都。 迷人的曼利海灘Manly Beach / 寧靜的達令港之晨 熱鬧的假日 悉尼的單軌電車 優美迷人的港灣 悉尼漁市場上的三文魚

被遺忘的角落──九澳聖母村

被遺忘的角落──九澳聖母村  吳嘉偉,八十後,熱愛文學、戲劇、電影。 九澳聖母村、或是九澳痲瘋村,這個名字對於部份澳門人,尤其是年輕一代來講,可以話相當陌生。而這個位於路環島最東面的神秘之境,韻含著一整個世紀的澳門痲瘋病史。而隨著痲瘋病於本澳絕跡,遠離人煙、深藏隱匿的九澳聖母村亦漸漸成為被人們所遺忘的角落。   澳門開埠初期,所有痲瘋病人都是安置在望德堂區,故該區亦有“瘋堂”之稱。十九世紀中後期,由於望德堂區人口漸增,在居民的反對聲音之下,當時澳葡政府決定將痲瘋病人遷出,再經過多番考量之後,最後決定選址九澳聖母村作為合適安置場所,而這一批,也就是澳門最後一批痲瘋病人,得以在這裏安渡餘生了。   聖母村成立初期痲瘋病人的數目並不是太多,不過由於當時醫療設備不足,所以病人的數目於上世紀初開始漸漸增加。聖母村內收容病人的住所一共有五間,全屬葡萄牙式單層小屋建築風格; 上世初剛落成的九澳痲瘋村 高峰時期,小小的舍屋內會住著約二十位病人,屋內擺放著多張兩層床甚至三層床,環境相當擠擁。於小屋旁邊,有一間呈“L”字形,面積比較大的房舍,據說是聖母村的舊教堂地址,不過說到聖母村內的教堂,現在大家都會放眼於外型突出七苦聖母小堂;這座小堂重建於1966年,專為痲瘋病人而設,與痲瘋病院相鄰;外形呈三角的教堂,加上周遭的破落美感,長久以來,都是攝影發燒友的愛好之地。   五間舍屋,一間教堂舊址,一座七苦聖母小堂,構成了當時的聖母村。九澳村與聖母村相近,根據九澳村村民所講,當時痲瘋病人除了會獲政府配給糧食物資外,還會在村內種植蔬果,以及到山後的海邊打漁,自給自足;由於疾病使他們外型殘缺,行動不便,故痲瘋病人亦相當安分守己,不會胡亂走動;而昔日的九澳村,生活比較窮苦,資源亦相對缺乏,而當時聖母村的痲瘋病人也會把政府接濟的剩餘物資,送給九澳村的村民,可見痲瘋病人雖然受到疾病的煎熬,以及人們歧異的目光,可幸他們內裏仍然保存著一顆關愛的心。說起九澳聖母村的事跡,不得不提宅心仁厚的胡子義神父。六十年代初,當時仍然有很多人害怕痲瘋病,但胡子義神父自告奮勇,隻身來到荒涼的聖母村,接手照顧痲瘋病人。胡神父悉心照顧著所有的痲瘋病人,於村內建水池、製發電機、造林種菜、以及開設小工場,用了幾年的時間,便把聖母村整治過來。由於痲瘋病人只能於村內終老,而且他們大多已經無親故,所以當他們去世時,亦會安葬於聖母村的後山上,而神父亦為他們進行彌撒。     上世紀初,痲瘋病院係由教堂以及澳葡政府一起合作管理,痲瘋病人在此可以得到兩餐溫飽,以及治療;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痲瘋病院由當時社會工作司接管,更於1991年在原址加建起九澳老人院,繼續收容當年染有痲瘋病,而又康復的長者,令他們得到適當的照顧,安享晚年。於2012年年尾時,九澳老人院已經遷出聖母村,由於舊址將會遷拆,故老人院需要搬到另一個地方暫住,而特區政府亦將會在九澳的另一個地方,興建一所新的安老院去安置這批長者。在此希望長者們到新環境後,繼續過著安靜舒適嘅生活。 九澳聖母村內已經廢置的痲瘋病人住所 外型與眾不同的九澳七苦聖母小堂 這座面積比較大的舍屋,據說就是聖母村舊教堂的遺址 現在已經人去樓空的九澳老人院

“善 堂”談 往 -陳樹榮

  “善 堂” 談 往  陳樹榮   日前報載,大陸正在拍攝有關“善堂”的電影,這是近幾十年來大陸首部 講“善堂”的電影,可見大陸對“善堂”的肯定和重視。 “善堂”之名之義,昔人並不陌生,坊間常有關於“善堂”的言語,“善堂”兩字,時被人掛在嘴邊頌揚。例如,“喂!你沽我哋係善堂呀,乜嘢都幫得!” 同善堂最長的對聯 的確,以往的“善堂”,在救急濟難扶貧方面,幫助危困弱勢者很多,這從澳門同善堂的一幅百年對聯亦可見一斑。 這一幅長聯,由“撫滇使者里人黃槐森謹識並書”於“光緒二十一年歲次乙未嘉平之月”,即1895年12月,上聯、下聯全文如下 (標點為筆者所加): 拯疾苦於窮檐,飢贈粥,寒贈衣,病贈藥,亡贈棺,薑丸安胎產,燄口慰幽魂,如斯事事周全,圖報自應啣結眾; 曉愚頑以炳鑑,父言慈,子言孝,兄言友,弟言恭,敬信接朋儕,和順諧夫婦,籍此般般提醒,響風那禁噬陬來。 這幅對聯,題寫於1895年12月,距今已117年,是逾百年長聯,上下聯合共82個字,是澳門同善堂最長的對聯,也是澳門現存五百多幅對聯中最長的對聯。這幅對聯的撰寫人“撫滇使者里人黃槐森”,是今日珠海斗門人仕,故稱“里人”,即香山鄉里,時任雲南巡撫,相當於今日的省長。這幅楹聯,對仗非常工整,且將成立於1892年的澳門同善堂的宗旨,以及賑濟、教化等職能、功效,以及和諧社會、倫理關係等,都表達無遺。尤其是對聯中的“飢贈粥、寒贈衣、病贈藥、亡贈棺、薑丸安胎產,燄口慰幽魂”,描述慈善公益事業,最為清淅明確具體化,對同善堂極其贊賞,令人感概、感動。 澳門同善堂   中國唯一的同善堂  一百幾十年前的中國“善堂”,大都如澳門同善堂那樣,按上述對聯所述而開展民間慈善事業的。六十多年前,神州大地,遍佈“善堂”。1949年大陸易幟之前,廣州就已有九大“善堂”。 各“善堂”的名字,大多是在“善堂”兩字之前,再冠一字,以便識別。 不過,盡管名字略有所別,但慈善功能都是大同小異的。以澳門來說,1900年誕生的氹仔的“嘉善堂”,與1892年成立的“同善堂”,只是“善堂”名字前邊的一個字不同,但慈善功能仍基本一致,只是為公眾服務的地區有別而已。 不過,“同善堂”之名字,並非絕無僅有,其他地方的“善堂”,也有採用“同善堂”之名的。例如,1946年東莞亦籌辦了東莞“同善堂”,當時得到澳門東莞鄉親踴躍捐助。澳門“同善堂”,存世已120年,行善不斷,名字亦不改,早已成為神州大地唯一冠以“同善堂”之名的“善堂”。 在海外的華人社區,則仍有冠以“同善堂”之名的“善堂”,如美國三藩市的一座歷史悠久的華人“善堂”,也冠名“同善堂”,全稱為“中山隆都同善堂”,由香山華僑創立於1876年,是迄今存世歷史最長的“同善堂”,尤顯得難能可貴。 美國三藩市中山隆都同善堂       Потом долго сидели и молчали, и каждый радовался тому, что "форсаж 5 скачать картинки" момент откровений прошел, и пытался понять, что… Read More »“善 堂”談 往 -陳樹榮

澳門銀河娛樂國際馬拉松

澳門銀河娛樂國際馬拉松 健體行善 第31屆澳門銀河娛樂國際馬拉松於2012年12月2日、在氹仔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運動場舉行,今年上限6000名額,早在10月中已提前報滿,本會一直以來積極支持體育發展局及澳門田徑總會主辦的活動,而大會特准以「澳門樂善行」報名迷你馬拉松的參賽者,若在1小時15分內跑畢全程,會將報名費退回「澳門樂善行」建校助學基金作慈善用途。 在澳門樂善行會長組支持下、理監事組織友好團體和樂善之友等善心幫忙、以澳門樂善行名義報名參加迷你馬拉松比賽,善心團體計有:澳門服務業總工會,中國銀行康委會、鴻威體育會、精英體育會、三鋒體育會、活力體育會、萬祥體育會、松山晚運之友、海濱晨運之友,風雷體育會、泰山體育會、成就體育會、合利體育會、長城體育會、好運體育會、華迪體育會、創建體育會、綠川體育會、丹瑞體育會、楓華體育會、民署員工、老師、學生,珠海、香港及澳門三地的樂善之友等等、合力組成236人的澳門樂善行慈善隊,是歷屆最多參加人數,在群策群力下、成員均於指定時間前完成賽程,並成功連續第六年奪得團體獎。澳門樂善行代表隊在本屆取得男子A組第一名、第七名,B組第二名、第十名,C組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第七名,女子B組第二名、第四名及C組第五名等獎盃、成績優異。 賽後由副會長王世流從中國澳門田徑總會理事長林顯富手上、領取團體冠軍獎盃,王世流表示感謝體發局對社會公益的支持,退回報名費予本會作慈善用途。更衷心感謝各友好團體及樂善之友的善心襄助、組成龐大的慈善團隊參與推動體育活動、宣揚慈善精神,謹向上述各團體及樂善之友致深切謝意!

龍華茶樓

龍華茶樓  吳嘉偉,八十後,熱愛文學、戲劇、電影 坐落於紅街市旁邊的龍華茶樓,開業已經半個世紀;承載著許多澳門人共同回憶的茶樓,多年以來保存著傳統粵式茶樓的格調,一直吸引著許多中外遊客的青睞,而龍華的屹立亦見證著澳門傳統茶樓興衰,以及飲茶文化的轉變。   龍華茶樓設座於二樓,經過一條長長的樓梯方可到達大廳,絕對是名符其實的「上茶樓」;由於收銀處置於樓梯口,所有來光顧的客人都會聽到老闆德哥熱情的一句:「歡迎光臨,隨便坐吧!」德哥乃龍華茶樓的第二代,從他口中得知,龍華開業於1962年,今年剛好是五十周年的金禧紀念;而德哥則於1976年中學畢業後便回到店裏幫手,一轉眼就已經三十二年光景了。 這些木製卡座 以及翠綠窗框可以說是龍華茶樓的特色之一 老闆一直刻意把龍華保存著傳統茶樓的風貌,木製卡座、翠綠鐵窗、典雅飾品,而彌漫於周圍的淡淡茶香亦為這裏增添了幾分古樸氣息,正如大廳正中的一副對聯所寫「茶香抒雅興、甘露共陶然」,在這種環境之下淺嚐茶品,身心都得以舒坦悠然;而龍華的韻味,除了裝潢應記一功之外,店裏的藝術收藏品也起了很大作用,從樓梯的攝影照片,到大堂的瓷器雕塑、書法畫圖,亦彰顯了老闆的藝術視野和修養;德哥認為,好的東西應該要公諸同好,藝術品如是,茶樓的懷舊氛圍也如是。其實澳門過往都存在不少有如龍華這種粵式茶樓,可是因為時代變遷,以及消費模式的轉型,傳統茶樓相繼結業,而龍華茶樓卻憑藉它獨特的寫意氣息,以及店內的藝術涵養,成功登上各大旅遊雜誌,吸引著外地遊客、以及名人影星的慕名而至,為自己敞開了一條光明前路。   很多人都說,來龍華茶樓只是「吃氣氛」,而且點心種類少;但我不認同,因為我是來吃東西,不是來吃款式的,另外,只是他們不懂找吃而已;說實在,龍華的點心種類的確不多,蒸排骨、鳳爪、燒賣、牛肉球……基本上十隻手指數得完,可是勝在用料紮實,例如我最喜歡的燒賣,雖然只有豬肉餡,可是口感豐富,一口咬下的實在感是版;豉汁蒸排骨恰到好處的肥瘦比例,更令蒸煮過的排骨更軟滑;龍華另一個招牌菜式當然數到它的白切薑蔥雞,從旁邊紅街市買來的鮮雞,即買即浸,肉質鮮嫩,連香港著名食家蔡瀾先生都讚不絕口!另外,與老闆德哥閒聊的過程當中得知,其實以前茶樓的點心款式比現在多,不過由於人力市場的需求轉變,現在已經很難聘請到合適的點心師傅,加上現代人對飲茶的要求改變,市民大眾都傾向於光顧大酒樓,以及大酒店,而傳統的粵式茶樓也逐漸式微,而德哥最希望的,就是龍華茶樓不會成為一個只有遊客,或是外地人才懂得欣賞的地方。   年華逝去,氣質不改,龍華茶樓多年以來一直堅持著傳統粵式茶樓的樸實韻味。時移世易,澳門人的步伐變得越來越急促,但有時候,我們也不妨放慢生活節奏,細心地留意一些存在我們周圍,而你一直都沒有留意過的美好事物,說不定、你發現寶物的所在。 大廳另一邊擺放著許多藝術收藏品 還有一系列名人留影照片 龍華的半肥瘦豉汁蒸排骨 是我的最愛 2000年期爆發禽流感後 龍華茶樓便禁止攜帶雀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