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善好言

36_P19_1_1

金門馬拉松傳喜訊 澳跑手奪一冠一亞

金門馬拉松傳喜訊 澳跑手奪一冠一亞 編輯小組 勇奪組別冠軍的蘇衍娥 陸偉堅在比賽中 隨著運動意識的增加,市民越來越關注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運動不僅能夠減輕生活上各種壓力,更有助鍛鍊出健康的體魄,馬拉松運動更成為熱潮,不少著名馬拉松賽事報名開始不久隨即迅速額滿,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磨練永不放棄和堅持到底的馬拉松精神。   澳門馬拉松推廣會多年來均組織比賽團參加金門馬拉松賽事,從未間斷,今年由創會會長蔡偉平、會長百馬王子陸偉堅再度領軍,率領二十多名澳門跑手及家屬參與第十二屆金門馬拉松,陸偉堅不負眾望再次獲獎,勇奪組別亞軍殊榮,蘇衍娥奪得組別冠軍,為澳門爭光,其他跑手順利完賽再創佳績。 各地跑手在起點處準備嗚槍起跑 本年度金門馬拉松以「充滿歷史記憶的英雄島嶼,跑出新的紀錄」為主題,盼望參賽選手以雙腳丈量金門,了解金門的過來戰事歷史與和平發展,昔日金門作為兩岸兵戎相見之地,現在成為兩岸和平發展的有力見證,內地逐漸為金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目前福建已正式向金門正式通水,將兩岸一家親、同飲一江水的美好願景變為現實。   「好冷,風好大。」進入第 12 年的金門馬拉松,今天在10度冷風中進行全馬、半馬及 11.2 公里路跑組競賽,總共有 8000 名選手參賽,長長人龍出發時場面壯觀,金門馬拉松起終點為金門大學,途經四個鄉鎮,包括金城鎮、金沙鎮、金湖鎮與金寧鄉,經過慈湖、古寧頭、農業試驗所、太湖、圓形碉堡等著名景點,路線覆蓋整個金門島,金門民眾扶老攜幼熱情打氣,沿途均可看見金門各中、小學的彩繪圖畫,為金門馬拉松增添色彩,成為賽事其中一道亮麗風景線。   福州路跑團女配速員首次參與賽事,為金門馬拉松增添氣氛,肯尼亞選手喬治(George Mbugua Ngure)繼2017年後,再次奪得金門馬拉松冠軍封王,並以2小時15分16秒刷新大會紀錄,女子組冠軍由莫妮卡(Monica Watetu Ndiritu)奪魁,時間為2小時39分28秒。另同日舉行渣打香港馬拉松以及京都馬拉松等賽事,多名澳門跑手均參與,同追求理想,以意志與勇毅完成賽事,力爭上游向著標竿直跑,發揚馬拉松精神,勇氣可嘉。 鳴謝:陸偉堅、蔡偉平提供資料及圖片,謹此致謝。 更新日期: 2019年3月

36_P17_1_

穩蔽的庫斯科

穩蔽的庫斯科 胡浩強 南美高原上,有一個穩蔽的印加古城庫斯科Cusco,她是秘魯東南方高原上的城市,座落在Huatanay的山谷中,Huatanay有神聖的意思。穩蔽的庫斯科,被安地斯山脈環繞,是歷史中印加帝國首都。   庫斯科海拔超過3400公尺,是南美洲數一數二的高原城市,庫斯科在秘魯語中,意指「印加帝國的中心」。1983年古印加帝國的首都庫斯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稱為庫斯科古城。   庫斯科這座被印加人稱為,離太陽最近的城市。到達海拔3400公尺高的山城,出現高山反應的症狀,是很自然的事。高山反應,頭痛現象是必然的,買些當地治高山症的藥,一定有幫助。   行走在库斯科印加帝國時期,石頭砌的街道上,可了解印加帝國建築的歷史,而最著名的例子,是印加太陽神殿留下的基石,和武器廣場Plaza de Armas 一側的聖多明哥教堂。所有這些歷史的建築,都與印加人分不開。 印加帝國時期石頭砌的街道 充滿印第安色彩的山城 庫斯科是馬丘比丘的門戶,很多遊客都因世界七大奇跡,馬丘比丘Machu Picchu的緣故,遠道而來。庫斯科這座深藏在安第斯山中的城市,是印加帝國的首都,政治與文化中心。   這座海拔高崇的城市,是美洲原住民與印歐混血兒的大地。這裡仍然可以看到,印加文化的深層色彩,印加人的建築、紡織品,手工藝品和飲食文化。每逢夏季一些印第安人的市集,熱鬧中充滿印第安色彩。   西班牙人在這座城市裡,建造了幾座宏偉的教堂。庫斯科大教堂就在武器廣場之上,花了差不多100年時間建成的大教堂,是坐落在印加太陽神殿遺址上。很喜歡走庫斯科的街頭弄巷之中,看一些石頭小巷的感覺。遙望宏偉教堂,看看穿著艷彩衣服的印加婦女,帶著駝羊穿梭於鬧市之中的情景,充滿印加文化的味道。 庫斯科大教堂 印歐風格的建築 庫斯科的石頭弄巷 聖多明哥大教堂 高原上的城市 更新日期: 2019年3月

36_P15_1

萬里之行(一)

萬里之行(一) 阮世豪 窗外景色—邯鄲市 (阮世豪攝)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其名勝古蹟之多,已不用多說,而她更是國內其中一個最大的交通樞紐,四通八達,陸空交通繁忙,就是這個原因,萬里之行第一站就選在北京。   由澳門到北京有多個途徑,飛機、高鐵、火車、汽車等,快者3.5小時可以到達。而我想貫徹之前定下的旅行原則,用一種多增加經歷的出遊方法去體驗生活,火車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京廣鐵路Z36班車,是大眾口中常說的綠皮火車,由廣州火車站出發到北京西站,全長2294公里,需時21小時多,沿路經過6個省,停經長沙、武漢和鄭州等地,由南到北一直通行。與車上其他旅客交談得知,原來Z36有京廣鐵路“路霸”的小別稱,它有着速度快,站點少以及由於他的“Z”是代表直達特快列車,所以(相傳)進站時其他火車都要讓路,而得此稱號。   我自知没有坐足21小時的能耐,所以選擇了硬卧,一種較舒服的方法享受旅程。一路上,時而和車上旅客交談;時而在各車廂上穿梭來探索新鮮事物;時而躺下看書,計劃之後的行程。“路霸”穿州過省,可以在一天之內通過窗外景色從序漸進地看到中國南北兩地植被、莊稼、城市建築和地形的變化,對比起飛機點到點的飛行,這種車移景轉,甚是有趣。雖說是21個小時,但新鮮事物太多,時間在不知不覺間流走,車上記憶最深的是窗外日出日落的景象、鐵路小 長沙市月台(阮世豪攝) 京廣鐵路–Z36列車 (阮世豪攝) 菜和便當的味道(比預期中好食多了)和火車禮品銷售員的洗腦順口溜。直到中午聽到車廂到站廣播後,徐徐收拾行李,換上較厚的禦寒衣物,踏上之後的征途。   明天等着我的,就是這次旅程的其中一個重頭戲,有着60多年歷史,人稱“東方快車”的K3西伯利亞鐵路。 駐馬店的日出 (阮世豪攝) 更新日期: 2019年3月

36_P7_1

懷著無限的好奇去巴西(一)

懷著無限的好奇去巴西(一) 吳嘉偉 較早前的11月,應巴西的一個戲劇節“YESU LUSO”的邀請,曉角劇社的話劇《一條線》中葡文版獲邀遠赴巴西聖保羅演出,承蒙劇社的信任,我以執行導演的身份隨團前往,除了能和當地的藝團交流以外,更可以一睹南美風采;巴西,一個只在電視或書籍見過的國度,森巴舞、足球、咖啡、烈日、熱情……大抵已經用光了我所理解的關於巴西的詞彙。距離澳門一萬八千多公里,這個同樣受過葡萄牙統治的國家,好像和澳門有一種如遠若近的關係,經過三十多個小時的飛機里程,我們終於到達了聖保羅。 在聖保羅一連兩場的演出順利完成,在一遍掌聲和歡樂聲過後,我們也因工之便,決定在巴西多玩一個多星期,記得由2015年辭去工作開始,我一直都以「自在如風」的態度到處跑,像雲、像花、像塵土,隨風飄蕩;因為家庭條件,除了回鄉外,記得第一次難開澳門是17歲隨學校的交流團去香港,第一次坐飛機是18歲的高中畢業旅行去北京,可能是那種潛藏在意識裏的彌補情結,工作後的我熱衷於到處跑,任何形式的旅行我都有興趣,尤其是背包行,終有一日,會把自己的旅行心願清單全部打上勾勾,這次剛好可以挑戰一下南美洲。聖保羅是巴西的一個經濟大城,文化氣息相當的濃郁,但出發巴西聖保羅前,每個人都告誡我這裏的治安如何惡劣,網上的旅文也繪聲繪影地描述各種被搶過程和自救方法,甚至到了酒店,連員工也勸說我們晚上不要出門,在各種的無形壓力下,我們白天還是決定出去逛逛。一路上,遊民不少,當地人看到我們亞裔人會注視打量,甚至吹口哨,直到走到Paulista大道這個商業區時,百貨林立、白領擁擠,感覺又是到了另一個世界。同行大伙們分別有覺得聖保羅像馬來西亞、像澳門、像泰國,但經過今天的短程探索,稍微有感覺到它的特別,而和上述地方唯一相像的便是那種貧富懸殊。   逗留在聖保羅的時間不多,我們精選了幾個比較想去的地方遊覽,首當其衝的便是聖保羅主教座堂,這座歌德式教堂,卻有著一個文藝復興特式的圓頂,建築特色獨特,體積也相堂宏偉,成為了聖保羅的一個重要地標。聳立於教堂內的大理石柱參天頂蓋,偌大的殿堂讓人肅穆敬然,這是我這輩子去過樓底最高的教堂,空間讓聲響的流動和傳遞都顯得格外神聖,教堂內的花窗玻璃,色彩斑斕,室外光線是最佳的說書人,它把窗格內每一個聖經的人物故事告訴給進來朝殿的人們。離開教堂,我們前往帶有一點古舊味道的中央車站進發,一路上,我們從熱鬧的遊客區,漸漸走到生活區,步履洗走了旅遊的商業味道,當地的理髮店、藥店、食店、甚至槍械店一間接一間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快到走到中央車站時,還看在路上巡邏的騎警;抵達車站時,一個遊民糾纏著我們說要當我們的導遊,雖然我們一行七八人,但為了省卻不必要的麻煩,我們還是決定先離開車站,坐車前往下一站,蝙蝠俠胡同。   如果你是塗鴉的愛好者,你一定會愛上蝙蝠俠胡同。這裏到底和「蝙蝠俠」有何關係?我也不知道,問了附近的店家也得不出個所以,但這小小的一個巷區,塗滿了密集的塗鴉,同時也是一些文創小店的落腳地,幽靜的環境和市區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胡同內驟眼看不到半個遊民,我們幾乎不用擔心財物和人身安全,肆意在各個塗鴉中拍照玩樂。世界在變,蝙蝠俠胡同也一直在變,這裏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新的塗鴉更新覆蓋,今天拍的這一個塗鴉,可能下個月就找不到了。   更新日期: 2019年3月 較聖保羅的Paulista大道,商店林立。 聖保羅主教座堂的外觀。 蝙蝠俠胡同裏的其中一個塗鴉。

36_P4_1

標誌設計與路綫

標誌設計與路綫 李樂詩博士 在我提出參加地球第三極考察之後的一個月,我終於被批准了。我十分激動,並且做了各種物資上的準備。六月底,我出發到北京。   此行我帶了贊助的十八個背包及風衣,三個帳篷,還有贊助的菲林,大大超重了,在機場我繳付了一千九百多元超重費。   髙教授在北京機場接機,當天晚上我們就着手討論有關問題,特別是「地球第三極考察隊」的標誌。 我曾是一位設計師,多年來我為客人們設計過不少標誌。這次要為我們考察隊設計,我已有了腹稿。所以在討論中,我立即提出方案,畫好草圖,經過討論,我的標誌概念得到了通過。這一天我們還討論了信封信紙、郵票的設計。   我設計的標誌是一個正三角形,分別劃上三斜橫格,代表地球三極,在第一個大斜橫格上劃上兩條雲狀橫線,代表雲旗。在這裏我們將進行地球第三極考察,我們踏足地球三極,天上雲彩飄揚是我們的旗幟。此後,印成厚絨標誌,分別貼在我們考察隊的風衣上,我為每個隊友整整齊齊釘上去。後來,我們又到了氣象局與兩位隊友見面,這兩位隊友都是年青的氣象專家。我們具體安排了「地球第三極考察隊」的考察日程,都從北京出發,分別分為三路。   隊員從北京出發飛往成都,再從成都飛拉薩,準於七月二十日到拉薩,然後二十二日由拉薩出發,於二十四日到達珠峯大本營。七月二十六日開始工作,預計八月十五日完成考察。而十六日至十八日往珠峯南坡。至十九日離開,二十一日又回拉薩。約二十六日回到北京,全部日程大約安排如此。 另一部是後援車隊,他們裝着設備、器材由北京出發,大約七天七夜來到拉薩,準於七月二十日在拉薩會師。而我則是於七月十六日香港飛成都,再由成都到拉薩,也準時於七月二十日會合。   這三部分人在拉薩大會師後,就準備向珠峯啟程了。最後希望大家各自保養身體,不要傷風感冒,迎接出發日子的到來。我心情特別不平靜,我將要登上世界最髙峯——珠穆朗瑪峯了。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火山之子》及《珍惜水源》等六款光碟,供各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  careactionmacau@gmail.com 索取。 更新日期: 2019年3月

35_P19_1

茂名國際生態馬拉松 澳跑手凱旋賦歸

茂名國際生態馬拉松 澳跑手凱旋賦歸 編輯小組 為推動馬拉松長跑運動發展,讓跑手透過運動增強體魄,鍛練頑強的意志與毅力,增強自信心與勇氣,同時為了擴闊視野,建立友誼,澳門馬拉松推廣會日前組織比賽團,由會長陸偉堅率領五十多名跑手及家屬,參加茂名國際生態馬拉松賽事,全體成員順利完賽,凱旋賦歸。   茂名國際生態馬拉松,由茂名市政府主辦,是“全力奔跑,給力中國”馬拉松系列賽的首站賽事,是次賽事是歷史上首次在茂名舉行全程馬拉松。賽事分為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以及迷你馬拉松三個組別, 近萬名選手參與,氣氛熱烈。值得一提的是,賽事起終點設於露天礦生態公園,環繞大好心湖、小好心湖,遠離塵囂,人傑地靈,置身於美景中出賽令人感到心曠神怡。   賽事特警裝備保安嚴謹,賽會安排接駁車來回接送跑手比賽,行李儲存區距起終點要走較長的路程,臨時廁所供應不足,大排長龍跑手四處小便。早上7:30起跑太陽升起,溫度升至29度高溫,賽道上下坡多起伏大,指示不清,沒有樹蔭全程猛烈陽光暴曬,苦於奔跑,部份水站缺乏飲用水給全馬跑手,跑手缺水差點暈倒,賽道真是考驗跑手的意志和耐力,幸好賽事沒有出意外,賽事服務安排令跑手不滿,期望賽會日後完善賽事。 澳門馬拉松推廣會為賽事支持跑團,有近50人參加全程和半程賽事,其中馬拉松跑手劉瓊香取得全場女子半馬第四名並獲獎金,跑手陸偉堅獲得全場男子全馬第八名,其餘跑手安全完賽並取得滿意成績,跑友享受茂名美食,完成賽事歡聚午餐慶祝。   鳴謝:陸偉堅、蔡偉平提供資料及圖片,謹此致謝。 更新日期: 2018/12

35_P17_1

波羅的海三國誌

波羅的海三國誌 胡浩強 立陶苑聖安娜教堂 維爾紐斯聖方濟各教堂 塔林市政廳廣場 位於波羅的海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西面向波羅的海,北面向芬蘭灣,南面同東面分別同俄羅斯、波蘭接壤。二次大戰期間被當時的蘇聯所吞併。1991年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先後宣佈獨立。 從芬蘭的赫爾辛基到塔林,只是2個多小時船程,價格也便宜。從芬蘭赫爾辛基,坐郵輪橫渡波羅的海,到達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出港口步行已經可以走到市中心,城市不大。 拉脫維亞市政廣場 東歐美女如雲 而塔林舊城就在市中心內,全部旅遊景點,都在城區內遊走,這三個國家的物價都不貴。1997年塔林歷史城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歷史上曾被丹麥、瑞典、德國、俄羅斯統治過,所以文化上受這些國家的影響致深。 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打造這個城市的是德國人,15世紀的漢薩同盟的文化,影響至今,中世紀的城市建築、哥德式、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就在城牆圍繞之內。住在城市的邊上,每天進城,可坐著有軌電車,叮叮噹當的,也挺好玩。 首都維爾紐斯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舊城區內很繁華,很多花店,令人印象深刻的各種色調的鮮花,非常漂亮。紀念品商店,以賣琥珀的居多,晶瑩剔透,透亮的清黃色、水綠色的琥珀,奪目迷人。 那天在維爾紐斯市政龐廣場,剛好舉行一個夏日婚紗派對,幾十位身材與樣貌都出眾的東歐佳麗,一起舞動迷人的身段,與遊客緊密接觸,蛓歌載舞,場面迷人至深。遊波羅的海三國,可與俄羅斯、波蘭、捷克,或與北歐的丹麥、瑞典、芬蘭聯遊;交通也十分方便。 愛沙尼亞塔林市中心 維爾紐斯城市中心  更新日期:2018/12

35_P15_1

萬里之行(序)

  萬里之行(序) 阮世豪 隨行行裝 數年前,在電子媒體上看到一則新聞,講述有位內地女子留下一封寫有‘世界這麼大,我想看一看’的辭職信後,就離職四處遊歷了,不評論她做法正確與否,也不理會她有否完成‘看一看’的旅程,單單以她用穩定生活作成本,換取青春時光難忘的人生閱歷,這種勇氣,我是十分佩服的。從此,一粒一定要去一場難忘旅行的小種子在我心中萌芽了。   今年年中,一次偶然,頭腦一下發熱,眼見自己所有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没有細想,就訂了一張機票,一張由里斯本回香港的單程機票。心中想出走的種子已長大,我為自己準備了一份十分理想的禮物,一次單純屬於自己的旅行。但之後就因為各類煩瑣事務的纏繞下,將這件事擱在一旁。 北京西站 出發時間漸近,而瑣事未有完成,没有時間作太多的計劃,只知道回程的地點及日期,中間行程完全没有概念,但縱使再没有計劃也需要設定一些基本原則吧,好為日後安排行程時提供一個指標,以辦清自己的方向。 原則一:準時回澳。 原則二:背包獨遊,途中交朋結友。 原則三:感受當地文化特色。 原則四:挑戰自己,遊走得越多國家越好。 原則五:不奢侈,但不讓自己受苦。 原則六:用腳踏實地的方法進行遊歷,即是除了回程以外,國家間避免用飛機作交通工具。     西伯利亞鐵路開端,K3鐵路  訂了這些原則後,一些關鍵字就漸漸浮出來,澳門出發到里斯本,京廣鐵路、蒙古、西伯利亞鐵路、俄羅斯、波羅的海、博物館、文化遺產、西歐等等,慢慢地把整條路線規劃出來了,一個途經18個國家的路線,超過一萬五千公里的脚踏實地之旅,正等着我。 鐵路風光 因為種種原因,在旅程開始之前的一天,我才真真正正開始張羅行李的事情。雖說背包獨遊,但連一個大點的背包也没有,旅途中用上的那個背包都是在出發前一天的黃昏才買下來,簡單的收拾生活必需品,連抵禦北方嚴寒的大衣都没有帶上,只好途中購買,心中抱着一個想法,人在外地,只要身體健康、保持樂觀、證件及金錢在身,基本上除了各國國家政策及其他不可抗力的問題外,大部分出現的問題都可以用時間或可負擔的金錢解決,而這個想法在日後的旅程實踐出來。就這樣,我就背着一個不到10公斤的背包和一個手挽袋出發了。 更新日期: 2018/12  

35_P4_1

「地球三極」的中國人

「地球三極」的中國人 李樂詩博士 李樂詩(左)高登義教授(右) 高登義教授是第一位考察地球三極的中國人。他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他曾經兩度遠征南極,十二次赴西藏。得到中國科學院竺可楨野外工作獎,又榮獲南極考察二等功。他在北極展升中國的五星紅旗。   高教授中等身材,年輕時是十項全能的體育明星,當時在他年屆五旬,又再去征服珠穆朗瑪峯。   他一九六三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地質物理系天氣動力專業,八一至八二年為美國科羅拉多州州立大學大氣科學系的訪問學者,八四至八五年參加日本國立極地研究所赴日本南極昭和站的科學家。自一九六六年至今進行了多項專業科學研究:如山地氣象,南極氣象、西太平洋熱帶海域海氣研究,獲野外工作獎。 又如青藏高原隆起原因及其對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綜合研究。珠峯綜合考察報告(氣象與太陽輻射)和氣象環境的研究,獲八六年特等獎,八一年自然科學一等獎。   而我由八五年開始踏足南極,其後又再向北極進發,現在我又有機會再征珠峯,若能成為踏足三極的香港女性,我感到幸運。我必須要在考察中有所貢獻。   所以,從意義上看來,這次「地球第三極科學考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而且是分別由中國男女踏足這三個極,更覺興奮萬分。 1970年 考察隊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火山之子》及《珍惜水源》等六款光碟,供各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 careactionmacau@gmail.com 索取。

33_P7_1

父親•六十

父親•六十 吳嘉偉 「經已給我怎會看不到,雖說演你角色實在有難度。」 較為年青時候的爸爸 雖然作為一個傳統的中國大男人,但爸爸對我們家孩子從來都是「外剛內柔」。我覺得自己的性格也有很大部份遺傳了他,講義氣、相識滿天下;愛旅行,喜歡到處走不黏家;有幹勁,對於工作從來不遺餘力……說起這種拼搏,我覺得某程度也源自於他的背景經歷,年青時從大陸偷渡到澳門,在工地裏做最高風險的工作,滿口鄉音的他所受過的嘲笑,是我們想像不了的。 我媽曾經說過,他倆第一次去大酒樓出席囍宴的舊事,初來乍到,沒見過大場面的二人,穿得像在工地上班般隨便,結果現場被人笑得面都黃,媽媽只記住那道「雞包飯」是她人生吃過最美味的菜式,而我爸卻希望自己能買一套西裝。日子久了,我發現爸爸現在有一個專門他西裝的衣櫃,還有各式各樣的領帶,想必這種「人靠衣裝」的符號意涵,多年以後還一直在他身上頑強著。 記得那年,小學三年級的我亂衝出馬路,被一輛汽車撞到飛起來,打了幾個空翻然後坐在地上,皮鞋飛了,而腳斷了;原本要在台灣工作的爸爸,特地停工數月留在澳門照顧我,每天背著我到中醫診所看鐵打、換藥、煮藥、做飯、洗澡,這種每天都緊貼背的日子,可算是我和爸爸最親蜜、最多身體接觸的一段時光;數月後,醫生叫我可試站起來練走路,那天在診所門口,我鬆開欄杆,成功走出了第一步,我笑了,再往前一看,看到爸爸比我笑得更開懷,著急叫道:「好啦好啦,今天先只走一步就好了!一步就好!」然後再把我背起來回家,當晚晚飯碗裏多了一隻雞腿。我想他也沒想到,經過多年後,仍然會再因為兒子「學行第一步」而感到同樣的快樂吧?   「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哪怕遙遙長路多斜?」 還記得有一次,當我還是電視節目主持時,到祐漢出外景;路過一個垃圾站,看到任職街道清潔的爸爸在工作,我熱切地上前和他打了個招呼,他先表現出喜悅的神情,然後看看我身後的團隊同事,便隨即地收起了熱情,匆匆叫我快去工作;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在那一瞬間,我感受到他的自卑,他害怕自己的工作會丟那個當主持的兒子的臉,這個情景一直在我腦海徘徊,也一直讓我內疚著:「其實不就當個甚麼破主持嗎?有甚麼了不起嗎我?」   多年來,我一直知道爸爸對我的縱容和寵愛一點不少,作為孻仔,基本上,敢開口、敢請求的,家裏都無一不答允的,我當年決定浪費一年時間讀預科重考大學、我辭職、我去背包旅行、我離開澳門……等等,各種任性的決定,他都沒有反對過,縱使我知道他心中有不滿有火,但卻從來沒有表露,因為他一直相信我,甚至以我為榮,反而我卻經常會因為要幫不懂電腦的他處理雜事而給他臉色,嫌他麻煩……可我知道,就算我成為很成功的演員/主持也好,就算成為碩士生、博士生也好,我好像卻未能成為你最安樂、最驕傲的兒子…… 「任世間怨我壞,可知我只得你,承受我的狂或野。」 當我真的察覺爸爸老了的那一刻,是在2016年9月,我初到台灣讀碩士的第一個月,剛學懂用智能手機的他,每天晚上都會給我傳一個語音,內容不外乎是:「吃了飯了嗎?吃了甚麼?學校生活怎樣?颱風來咯?」有時甚至會一直重覆問題,那刻,我覺得爸爸真的老了,過往做事雷厲風行的他,也開始嘮嘮叨叨起來了……人生六十,花甲、耳順之年,感覺爸爸的病痛越來越多,再不是當年小學三年級時能把我由氹仔背到澳門的他了,但無論多久後,這個堅壯的形象應該會一直烙印在我心中、腦中,祝你生日快樂! 爸爸六十歲生日的當天 更新日期: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