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35_P19_1

茂名國際生態馬拉松 澳跑手凱旋賦歸

茂名國際生態馬拉松 澳跑手凱旋賦歸 編輯小組 為推動馬拉松長跑運動發展,讓跑手透過運動增強體魄,鍛練頑強的意志與毅力,增強自信心與勇氣,同時為了擴闊視野,建立友誼,澳門馬拉松推廣會日前組織比賽團,由會長陸偉堅率領五十多名跑手及家屬,參加茂名國際生態馬拉松賽事,全體成員順利完賽,凱旋賦歸。   茂名國際生態馬拉松,由茂名市政府主辦,是“全力奔跑,給力中國”馬拉松系列賽的首站賽事,是次賽事是歷史上首次在茂名舉行全程馬拉松。賽事分為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以及迷你馬拉松三個組別, 近萬名選手參與,氣氛熱烈。值得一提的是,賽事起終點設於露天礦生態公園,環繞大好心湖、小好心湖,遠離塵囂,人傑地靈,置身於美景中出賽令人感到心曠神怡。   賽事特警裝備保安嚴謹,賽會安排接駁車來回接送跑手比賽,行李儲存區距起終點要走較長的路程,臨時廁所供應不足,大排長龍跑手四處小便。早上7:30起跑太陽升起,溫度升至29度高溫,賽道上下坡多起伏大,指示不清,沒有樹蔭全程猛烈陽光暴曬,苦於奔跑,部份水站缺乏飲用水給全馬跑手,跑手缺水差點暈倒,賽道真是考驗跑手的意志和耐力,幸好賽事沒有出意外,賽事服務安排令跑手不滿,期望賽會日後完善賽事。 澳門馬拉松推廣會為賽事支持跑團,有近50人參加全程和半程賽事,其中馬拉松跑手劉瓊香取得全場女子半馬第四名並獲獎金,跑手陸偉堅獲得全場男子全馬第八名,其餘跑手安全完賽並取得滿意成績,跑友享受茂名美食,完成賽事歡聚午餐慶祝。   鳴謝:陸偉堅、蔡偉平提供資料及圖片,謹此致謝。 更新日期: 2018/12

35_P17_1

波羅的海三國誌

波羅的海三國誌 胡浩強 立陶苑聖安娜教堂 維爾紐斯聖方濟各教堂 塔林市政廳廣場 位於波羅的海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西面向波羅的海,北面向芬蘭灣,南面同東面分別同俄羅斯、波蘭接壤。二次大戰期間被當時的蘇聯所吞併。1991年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先後宣佈獨立。 從芬蘭的赫爾辛基到塔林,只是2個多小時船程,價格也便宜。從芬蘭赫爾辛基,坐郵輪橫渡波羅的海,到達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出港口步行已經可以走到市中心,城市不大。 拉脫維亞市政廣場 東歐美女如雲 而塔林舊城就在市中心內,全部旅遊景點,都在城區內遊走,這三個國家的物價都不貴。1997年塔林歷史城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歷史上曾被丹麥、瑞典、德國、俄羅斯統治過,所以文化上受這些國家的影響致深。 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打造這個城市的是德國人,15世紀的漢薩同盟的文化,影響至今,中世紀的城市建築、哥德式、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就在城牆圍繞之內。住在城市的邊上,每天進城,可坐著有軌電車,叮叮噹當的,也挺好玩。 首都維爾紐斯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舊城區內很繁華,很多花店,令人印象深刻的各種色調的鮮花,非常漂亮。紀念品商店,以賣琥珀的居多,晶瑩剔透,透亮的清黃色、水綠色的琥珀,奪目迷人。 那天在維爾紐斯市政龐廣場,剛好舉行一個夏日婚紗派對,幾十位身材與樣貌都出眾的東歐佳麗,一起舞動迷人的身段,與遊客緊密接觸,蛓歌載舞,場面迷人至深。遊波羅的海三國,可與俄羅斯、波蘭、捷克,或與北歐的丹麥、瑞典、芬蘭聯遊;交通也十分方便。 愛沙尼亞塔林市中心 維爾紐斯城市中心  更新日期:2018/12

35_P15_1

萬里之行(序)

  萬里之行(序) 阮世豪 隨行行裝 數年前,在電子媒體上看到一則新聞,講述有位內地女子留下一封寫有‘世界這麼大,我想看一看’的辭職信後,就離職四處遊歷了,不評論她做法正確與否,也不理會她有否完成‘看一看’的旅程,單單以她用穩定生活作成本,換取青春時光難忘的人生閱歷,這種勇氣,我是十分佩服的。從此,一粒一定要去一場難忘旅行的小種子在我心中萌芽了。   今年年中,一次偶然,頭腦一下發熱,眼見自己所有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没有細想,就訂了一張機票,一張由里斯本回香港的單程機票。心中想出走的種子已長大,我為自己準備了一份十分理想的禮物,一次單純屬於自己的旅行。但之後就因為各類煩瑣事務的纏繞下,將這件事擱在一旁。 北京西站 出發時間漸近,而瑣事未有完成,没有時間作太多的計劃,只知道回程的地點及日期,中間行程完全没有概念,但縱使再没有計劃也需要設定一些基本原則吧,好為日後安排行程時提供一個指標,以辦清自己的方向。 原則一:準時回澳。 原則二:背包獨遊,途中交朋結友。 原則三:感受當地文化特色。 原則四:挑戰自己,遊走得越多國家越好。 原則五:不奢侈,但不讓自己受苦。 原則六:用腳踏實地的方法進行遊歷,即是除了回程以外,國家間避免用飛機作交通工具。     西伯利亞鐵路開端,K3鐵路  訂了這些原則後,一些關鍵字就漸漸浮出來,澳門出發到里斯本,京廣鐵路、蒙古、西伯利亞鐵路、俄羅斯、波羅的海、博物館、文化遺產、西歐等等,慢慢地把整條路線規劃出來了,一個途經18個國家的路線,超過一萬五千公里的脚踏實地之旅,正等着我。 鐵路風光 因為種種原因,在旅程開始之前的一天,我才真真正正開始張羅行李的事情。雖說背包獨遊,但連一個大點的背包也没有,旅途中用上的那個背包都是在出發前一天的黃昏才買下來,簡單的收拾生活必需品,連抵禦北方嚴寒的大衣都没有帶上,只好途中購買,心中抱着一個想法,人在外地,只要身體健康、保持樂觀、證件及金錢在身,基本上除了各國國家政策及其他不可抗力的問題外,大部分出現的問題都可以用時間或可負擔的金錢解決,而這個想法在日後的旅程實踐出來。就這樣,我就背着一個不到10公斤的背包和一個手挽袋出發了。 更新日期: 2018/12  

35_P13_1

Yang Peiying, Gansu: Boundless is the Sky, Same for Knowledge-wise.

書到用時才知少 甘肅 楊佩穎 筆者和冉老師合影 今天我懷著激動和感恩的心向澳門樂善行叔叔阿姨彙報,有好多的話和你們說,但是當打開電腦卻不知從何寫起。一路走來,種田幾乎是我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爸爸因生病已經有長達8年的時間在吃藥,也不能幹太多,家裡的活基本上就全落在媽媽的身上,媽媽也是受過傷的,但因為我們的學費生計一直都在堅持著,在我的心裡爸爸媽媽一直都是我的偶像,學習他們的堅持情操。正在父母親都患病的好幾年時間裡我們姐弟四個都在中灣小學讀書,並且都在澳門樂善行孤兒院吃免費午餐,全校200多師生和給學校幹活的鄉親們都在一起吃飯,陣勢很大也很熱鬧,但大家不爭不搶,排隊有序其樂融融。冉老師有時還聯繫幫助我的家庭,在那個年代能享受這樣大的接濟,特別對於我這樣病困家庭那真是雪中送炭啊 姐姐大學畢業後還在接受培訓提高,弟弟今年剛上大二,都要花錢支付學費。我雖然在浙江義烏找了份工作,試用期工資較低僅夠糊口,給家裡積攢下的寥寥無幾,但我還是月月寄錢給母親。在工作的過程中,我沒有忘記學習,在各方面都努力做到更好一點,也時刻提醒自己要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利用學校學到的知識提升自己。大學的生活是美好的,義烏大市場的工作繁華的,我可以把大學生活中追求的夢想,在這裡奮鬥和拼搏來實現。我明白遇到困難時要學會堅持,黑暗時也要響往黎明。寒窗苦讀十幾載,如今已開始收穫,自己親身經歷之後才發現,所學知識很少,遠遠不足以適應工作需要,真是書到用時才知少,一切並不是想像那樣的,就像自己還沒上大學之前對於大學生活是多麼的嚮往,經歷之後,才會深有體會。   很感謝參加工作之後的一切給我不一樣的體驗,讓我更深一步的認識更美好的東西,其實還有好多的東西在等著我去探索去瞭解。雖然參加工作時間不長,但還是從中學到的很多。在以後的生活中我還是會更加自信的去做好每一件事,讓父母過上更好地生活。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此時此刻,我唯一能說的是感謝您們的資助,也正是因為有澳門樂善行叔叔阿姨對我的關心,才讓我在艱難困苦中一步步走到現在,也磨練了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面對著每一次的幫助,我以感恩的心,在此鄭重表示在以後會更努力,珍惜青春時光溫習操練跆拳道,不讓大學的學業荒廢,會像你們一樣,盡自己的努力去幫助身邊的人。 筆者(第2排左起3)第一次跆拳道考核2015.12.20

35_P9_2

京華之旅訪西寧

京華之旅訪西寧 編輯小組 澳門中辦辦連續十年舉辦「京華之旅」,今年於9月9日至9月16日組織澳門慈善和社會服務界人士赴青海省西寧市,進行為期八日的參訪之旅,以便更全面了解國家方陣政策,切身感受祖國內地的歷史文化和發展情況。活動期間,參訪團將拜會青海省委統戰部、省民政廳等部門,走訪西寧、格爾木等地的社會服務及慈善福利機構、民族小學,促進團員了解內地慈善及社會服務事業發展情況。還將參觀我國重要礦業基地之一、最大的鉀鹽生產基地察爾汗鹽湖,研製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原子城,世界上一次性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光伏電站格爾木光伏電站等,深入考察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增進認識祖國,特別是西部地區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建設成就。 本次考察團由霍麗斯任團長,中聯辦協調部部長級助理卞濤任顧問,李子豐、李雪屏、劉永誠任名譽團長,劉擎雲、趙文炎、曾鳴岐、李秀儀、馮儀、李秉鴻任副團長,林建剛任秘書長,參訪團三十多位團員分別來自鏡湖慈善會、同善堂、扶輪社、獅子會、明德慈善會、善明會、澤愛慈善會、真善總會、澳門樂善行等二十八個慈善和社會服務團體。 澳門樂善行伍英傑副理事長參與其中,對今次訪問團的團體當中既有歷史悠久、影響力廣泛的慈善組織,也有國際背景的慈善機構,感謝中聯辦給予機會,為各個慈善組織搭上橋樑,共同認識祖國的發展。

35_P9_1

中銀慈善行弘澳善心

中銀慈善行弘澳善心  編輯小組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延續愛心,於10月29日舉行每年的品牌慈善活動「中銀與您同邁步‧慈善行」,組織29個本地機構團體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參與,由2011年至今,已踏入第八個年頭。中銀共向23個公益團體、社會服務機構進行專項活動贊助逾500萬澳門元。近6,000名參加者組成的步行隊伍,分別從中銀廣場和氹仔迴旋處同時出發,浩浩蕩蕩徒步走過澳氹大橋。整場活動場面浩大、氣氛熱烈,引起良好的社會反響,展現了蓮花寶地和諧共生的勃勃生機。 中銀澳門副行長陳曉平在致辭中表示,多年來澳門社會一直保持著「樂善好施、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已經連續舉辦了八届慈善行活動,就是期望携手本澳慈善及公益團體、友好單位,透過公衆參與及捐贈,以身體力行的方式來傳承和弘揚澳門樂善好施、包容共濟的優秀人文價值和優良傳統,向社會弘揚、傳遞更多熱愛澳門、關心澳門發展的正能量。 崔銘文副會長代表出席「慈善行」活動,惜今年中銀的「慈善行」活動與本會舉辦之「澳門樂善盃」再次撞期,無奈未能組織樂善之友參與。中銀於活動結束後,趕至路環黑沙水庫郊野公園出席本會舉辦之「澳門樂善盃」,並攜贊助款項10萬元趕至,澳門樂善行羅盛宗會長衷心感謝中銀澳門對澳門樂善行的大力支持,今年組織了中銀體協參與本會舉辦之保齡球友誼賽,原計劃安排近百名義工協助「澳門樂善盃」,可見中銀不遺餘力支持本澳公益活動,願明年澳門樂善行能再次與樂善之友相聚中銀「慈善行」,同展愛心。

35_P7_1

Zong Juan 'e, Gansu: In time of trouble comes a saviour

患難遇救星 甘肅 宗娟娥 編者按:宗娟娥在澳門樂善行孤兒院幼稚園到中灣小學畢業,初時她雖稚嫩矮小,但家庭驟變下的生活磨煉令她成為懂事的大姐姐,既沒耽誤自己學業,又妥當照顧三名弟妹的學業生活,她勤學勵志成功可期。 未有孤兒院前每天上學來回要走三四小時 筆者在實驗室領取試驗品 由於家庭環境,學習時間的忙碌,現在才可以靜下來給澳門樂善行叔叔阿姨訴說我的家庭苦衷,敬請見諒。我的心情一直比較低沉,可每天都在努力去混進集體,因為知道我家庭情況比他人差,但我要在其他方面要比他們優秀,不管成績還是活動,我都要盡力站得更高,所以我要付出的比別人多得多,每次我都會失望,但我明白沒有小學時鄺阿姨和現在魏叔叔的關顧,我或許連這樣的條件都沒有,更別提讀書了。   魏叔叔每年給我的助學金,讓我重新認識到,現在的大學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因此我在珍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遇到再大的困難我都會沉著面對,不再去逃避。父親的早逝和媽媽的離家,令這個家輟然失去支柱,去年奶奶的辭世,給我的打擊更大,意味著失去了最疼愛我的人,也意味著沒有了庇護所,我該承擔家裡的重任了!   國慶節放假回家找不到家裡人,姐妹四個守著空洞房子的淒涼和苦楚,更是沒有人懂,我自始至終毫無怨言,只盼著爺爺在會寧縣醫院治療能夠康復平安歸來。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我學會了冷靜處事,更懂得感恩和生活的來之不易。每當遇到困境難事,就想起在中灣澳門樂善行孤兒院時,冉老師和曾經多次來中灣的黎叔叔的教誨、在我耳邊迴響,「娟娥,你和弟妹們千萬不要放棄讀書,澳門樂善行會幫你克服困難的」,彷彿冉老師、黎叔叔和澳門樂善行又和我姐弟們在一起。 筆者攝於校園 捱過十幾年寒窗苦讀、千辛萬苦,今年終可踏入大學門檻,更幸運的得到澳門樂善行魏叔叔的資助,每當心中浮現出各善心人和藹的面容時,都想哭出來,沒有您們的一直扶持,我走不到今天,您讓我找到了方向,燃起了鬥志。是您們給予彌補了曾經失去的父愛母愛,各位是我們四姐弟的再生父母,借此頁面我代表全家人向澳門樂善行、魏叔叔和各位善心人表示真誠的感謝,這是發自一個貧困家庭女孩的肺腑之言。 筆者與妹妹娟紅和黎叔叔攝於孤兒院 筆者在校牌前

35_P5_1

Grants for home visits to master the reality

家訪送助學金 掌握實況 甘肅 冉樹蒼 姜兆明父親代收助學金 筆者瞭解藺順利爺爺的病情 10月14日天氣晴朗格外暖和,租車訪四房鄉的藺灣村,由於第一次不知這裡行走路線,在甘溝驛十字路口打聽時,正好一位欲去藺灣村的老鄉說拉上他可以做嚮導,一路上和老鄉了東說西,不經意間到了藺灣村。   在老鄉指示下我們直往澳門樂善行資助生姜兆明家去送助學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非常古老陳舊土圍牆,兆明爸爸招呼進入院內,院子裡剛收穫的玉米和農用三輪車等農機具佔去了大部分面積,到堂屋各種擺置繁雜,從院子和房裡可以看到家庭主婦的重要性,聽說兆明媽媽是神志不清的殘疾人,不但經常攞東擺西要兆明爸爸陪護照顧,所見所聞都在理解之中,看著牆上沾滿灰塵的獎狀看到了這個家庭大有希望,知識改變命運真理的見證很快會顯現出來。他們家的困難是暫時的,澳門樂善行的幫助猶如雪中送炭,溫暖著姜兆明爸爸媽媽的心田。   隨後到藺順利家,寬敞的院裡院外十分空曠,沒有見到農家的秋收景象,據莊間人介紹順利對爺爺非常孝順,經常噓寒問暖,爺爺患病時始終陪護在身邊……,爺爺出院後,失去了勞動能力,放棄了莊稼的耕種,生活全憑政府低保幫助。言談中說起順利的獎狀,老人家喜笑顏開從老人的神色體現的爺孫感情其深可見;當老人手拿澳門樂善行致送的助學款時熱淚盈眶:“順利的生活費又有著落了!”話語中說出了久旱逢甘霖的心底話。回程時和轎車師傅談論著冉升在藺灣村扶貧時提供的這兩家情況確實,幫到點子上了。   我們又到離藺灣村相距30公里的大李村李勇家,是未獲資助貧困戶,但他們瞭解到我的電話後申請説明,男主人出外打工不在家,李太太領進院落,院中外觀第一印象和上面兩戶幾乎天壤之別,進入房子,她指著屋內牆基鹽漬化的堿蝕痕跡,才知道房子的圍牆全是土坯砌成的,在前簷牆表面沾上了瓷磚,形成見面新的“美觀”,其它三面黃土泥皮卓然醒目,院子前圍牆是只有一米二三高的土台,土台又是公眾的道路,這哪有安全可言!李太太介紹三個孩子分別東北石油大學、蘭州財經大學和會寧五中讀書,花費實在太大了,這才希望我看訪。   此行對個人而言,收穫挺多,我打算今後爭取把澳門樂善行資助學生的家庭全部看訪,適當瞭解未獲資助的貧困生實況,為黎秘書提供更加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全面做好澳門樂善行育才助學工作。   典型的黃土高坡農家修造 李勇家的前圍牆  

35_P4_1

Chinese "Three poles of the earth"

「地球三極」的中國人 李樂詩博士 李樂詩(左)高登義教授(右) 高登義教授是第一位考察地球三極的中國人。他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他曾經兩度遠征南極,十二次赴西藏。得到中國科學院竺可楨野外工作獎,又榮獲南極考察二等功。他在北極展升中國的五星紅旗。   高教授中等身材,年輕時是十項全能的體育明星,當時在他年屆五旬,又再去征服珠穆朗瑪峯。   他一九六三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地質物理系天氣動力專業,八一至八二年為美國科羅拉多州州立大學大氣科學系的訪問學者,八四至八五年參加日本國立極地研究所赴日本南極昭和站的科學家。自一九六六年至今進行了多項專業科學研究:如山地氣象,南極氣象、西太平洋熱帶海域海氣研究,獲野外工作獎。 又如青藏高原隆起原因及其對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綜合研究。珠峯綜合考察報告(氣象與太陽輻射)和氣象環境的研究,獲八六年特等獎,八一年自然科學一等獎。   而我由八五年開始踏足南極,其後又再向北極進發,現在我又有機會再征珠峯,若能成為踏足三極的香港女性,我感到幸運。我必須要在考察中有所貢獻。   所以,從意義上看來,這次「地球第三極科學考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而且是分別由中國男女踏足這三個極,更覺興奮萬分。 1970年 考察隊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火山之子》及《珍惜水源》等六款光碟,供各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 careactionmacau@gmail.com 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