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湛江和寮鎮第一中學飯堂
和寮鎮是湛江地區廉江市轄下一個偏遠的山區小鎮,有人口五萬餘,由於位處山區,耕地既少又無其他資源及工業,是整個湛江地區最貧困鄉鎮之一。鎮上的和寮第一中學成立於1964年,是該鎮唯一歷史悠久的初中中學,肩負着教育全鎮青年學生的重大責任,現有學生約1,000名,大部分是來自偏遠農村的寄宿生、校舍破爛不堪,教育設施及學生宿舍簡陋,學生造飯及進食地方環境極其惡劣。
和寮鎮是湛江地區廉江市轄下一個偏遠的山區小鎮,有人口五萬餘,由於位處山區,耕地既少又無其他資源及工業,是整個湛江地區最貧困鄉鎮之一。鎮上的和寮第一中學成立於1964年,是該鎮唯一歷史悠久的初中中學,肩負着教育全鎮青年學生的重大責任,現有學生約1,000名,大部分是來自偏遠農村的寄宿生、校舍破爛不堪,教育設施及學生宿舍簡陋,學生造飯及進食地方環境極其惡劣。
2014年第九屆澳門樂善盃花絮(二)
2014年第九屆澳門樂善盃花絮(一)
澳門樂善之友參加香港第13屆樂善盃 編輯小組 香港第13屆樂善盃慈善長跑活動,2014年12月14日於西貢北潭涌傷健樂園舉行,本會副理事長蔡偉平偕同樂善之友高偉文、施健華、蘇衍娥、郭葉明、梁泳華、李荔鋒、陳思行、梁偉源、馮紅英、蔡小燕、李潔珍、戴世華等往港參加比賽,賽前的傷健樂園附近一帶人山人海、非常熱鬧,本會秘書黎鴻健亦一如既往到場為各樂善之友打氣拍照,賽場上遇到眾多連年參加歷屆澳門樂善盃的香港善心跑友,該賽事亦是港、澳樂善行成員善友歡聚的好機會。 港澳樂善行成員合照 澳門樂善之友與本會成員 澳門樂善之友正進入場 連年參加的澳門樂善之友 澳門樂善之友高偉文與蘇崇德 魚貫進場的澳門樂善之友
愛在白碧村 吳嘉偉 位處於深山之中的白碧村,居民戶數不多 留守兒童家庭的房子,簡陋、空蕩 去年盛夏,因為節目拍攝的原故,我跟隨了汎澳青年商會的「成人宣誓日」系列活動,到貴州山區進行生活體驗,與村民同吃同住,還包括農耕、修補耕地及義教等活動。同行的是九位快到十八歲的青年男女,錦瑟年華、少不更事的青年人,踏足偏遠山區,了解鄉情,的確是個不錯的成人禮。其實我也是第一次到貴州,記得以前在書上讀過有這樣一句說形容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說明了這趟旅程,鐵定是刻苦的! 是次體驗在貴州凱里苗族村寨–白碧村,位處山上、連接的公路有5公里長,我們一行需徒步入村,走的不是水泥公路,而是陡峭的羊腸山路,感受村民的真實生活。剛開始時大家都意氣高漲、高歌領路,可是十五分鐘過後,卻只聽到眾人的氣喘吁吁;烈日當空,汗流浹背地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的確是我們城市人難以適應的事,想像一眾白碧村民每天都是如此往返,走在他們的山路上嗎?最後,村民用半個小時能走完的山路,我們足足用了整個小時才走完。到達山頂後,大家都席地而坐乘涼,半生不活,但這只是入門的部份,之後的陸續有來。喝過欄路酒,煮起了進門飯,對於這群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年青團友,可真是個挑戰,「雞手鴨腳」地由不懂使用電磁爐、沒有切過菜,到最後成功煮好了一鍋「滷水雞翼」,一盤「腐乳蒸腩肉」,看著他們勇於嚐試的態度,的確值得表揚。但當知道,我們帶上山的,這些玩玩「煮飯仔」的食材肉類,對村民來說是一些奢侈食物時,心中不免有點難過,又看著借宿的村民盛意地把他們招待客人的好菜式端上,越覺打擾了他們的生活。 這次山區之行,青年們還肩負起一些重要的任務,就是把來自遠方澳門的愛帶到深山中的白碧村。根據資料顯示,白碧村有47%的家庭年收入在2000人民幣以下,年青一代基本全都會外出謀生,這次,我們專程探訪了數個家庭,一個是獨居老人戶,一個是留守兒童戶,兩個家庭最大的共通點,都是貧窮,木屋內家徒四壁,其中那戶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可以用「震撼」來形容,爸爸外出打工,媽媽有精神問題,三姐弟自食其力,大姐已經16、17歲,但因為長期營養不良,身形細小得像個小學生,襤褸的衣服、破損的拖鞋、精瘦的臉頰,她在眼眶中把眼淚凝住,克制地不許它跑出來,不想被我們看出她的軟弱,然後一句句地說著她對未來的憧憬,這實況來得太直接,幾個女孩子早已經眼淚汪汪,包括我;在認知上,我們都知道,貧窮是沒錢、沒穿吃,生活困苦,但親歷其境時,還是會有幾分「意想不到」,令人印象難忘,當城市孩子在享受快樂的童年時,他們卻在為飽腹愁眉。這三姐弟,讓我想起一句老話:「貧窮孩子早當家」,這就是山區貧窮孩子的寫照。教育是改變命運的其中一個方法,白碧村的村民有82%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村內只有一所小學,團隊其中一個任務,就是到這座小學裏進行兩天的義務教學。青年團友小欣說:「一開始,孩根本不理我們,但在我們施展混身解數後,小孩終於一步一步打開了心房,和我們打成一片,走在村裏,他們都會叫我小欣姐姐。」關係一經建立就難以割捨,尤其是在一個如此純樸的地方。記得離開當天,小孩知道,哥哥姐姐們也許不會再回來窮村子…… 唯一一所小學,基本上全體學生已經到齊了 這次山區體驗,有人感受到幸福不是必然,有人在義教中找到了使命感,亦有人在旅程中振作了自己,種種感受都是這群青年人的成長催化劑。有專家說,科技發達令現代年青人比較缺乏感知,對身邊事情欠缺感受,繼而產生很多不同問題;我認為以這些山區體驗作為長大的禮物,遠比送他電子產品來得實在。
澳跑手戰金門馬拉松獲佳績 編輯小組 金門馬拉松,學生畫的活動宣傳 澳門田總何永康和蔡偉平出席金門5公里比賽 2015金門馬拉松於1月18日早上7時鳴槍起跑,展開全馬、半馬及11.2公里競逐。邁入第八屆的金門馬拉松,今年適逢慶祝建縣100週年擴大辦理,新增全馬及半馬完賽者可參加抽獎出一名與體重等重的金酒產品以增添活動的趣味性。雖然起跑前戶外溫度僅攝氏9度,仍吸引近2萬名跑手參賽,譜出一條長長的人龍,場面十分壯觀。 天還未亮,萬餘跑手已雲集在金門大學,儘管低溫攝氏9度、濕度65%,參加休閒組的居民仍然把報到處擠得水洩不通,吸引金門鄉親扶老攜幼大排長龍,其中不乏有夫妻檔、全家總動員、三五好友相招參加,甚至旅台鄉親專程返鄉共襄盛舉,彼此互道加油!競賽組5,000多名跑手伴著金門馬拉松專屬的輕快主題曲先起跑,緊跟在後是休閒組5公里15,000名本地居民,終點和起點也在金門大學,最後「肯亞軍團」搶盡鋒頭,包辦男、女全馬前兩名。 金門馬拉松結合體育競技、觀光文化、產業行銷及經濟效益。賽道自金門大學起程沿途經過金城的街道、慈湖路(金寧自行車道)的生態地區、古寧頭的戰區、直行瓊林吾愛吾村牌坊的文化區、環島北路、環島東路、三多路、太湖路、伯玉路等的綠色隧道區、賽道沿途風光明媚,充滿多樣的人文自然景觀是金門的特色,深受參賽者的喜愛。 比賽進行中的蔡偉平和澳門精英跑手 金門馬拉松開跑一刻 陸偉堅與肯亞男女跑手合照 澳門樂善行跑友隊長蔡偉平、副隊長陸偉堅帶領30多名跑手分陸、空兩路征戰金門共襄盛舉,順利完成此次全馬、半馬拉松及11.2公里比賽,不僅宣揚澳門,還取得以下優異成績:女子半程馬拉松組別第一名林惠瓊及第六名徐少玲;男子半程馬拉松組別第五名李椅嘉;11.2公里路跑組別第一名郭培欽,第二名胡憲成及第五名梅國根以及女子組別11.2公里第七名黎嫦媚獲獎,各人取得豐富獎品,其他樂善行跑友順利完成賽事,澳門樂善行跑友發揮馬拉松精神,堅毅不拔、超越自己,創造出更理想成績,感受到比賽的熱鬧氣氛,在潔淨舒爽的島嶼上盡興奔跑,展示了馬拉松的巨大魅力,體驗健身的激情。 鳴謝:陸偉堅、蔡偉平提供資料及圖片,謹此致謝。 澳門長跑聯隊在賽後大合照
樂善跑友勇戰本地三項長跑賽事 編輯小組 於2014年10月1日澳人齊賀國慶盃3公里比賽中,樂善跑友李椅嘉在眾多高手中獲得男子全場第9名,其他樂善跑友亦完成比賽,感受到國慶的歡樂氣氛,而愛華跑步用品專門店亦獲得公營及私營機構組冠軍。 於2014年11月2由田徑總會主辦的長跑聯賽第三回合(半馬拉松),吸引近千發燒友參加,場面熱鬧。參賽者由澳門運動場出發後,圍繞運動場道、東亞運大馬路、蓮花海濱大馬路、西堤圓形地、海濱圓形地、和諧圓形地、蓮花海濱大馬路,望德聖母灣大馬路、學院路、體育路跑兩圈,全長22公里。經過一番比拼,林澤賢、陸偉堅、管小斌等樂善跑友分別取得男子元老一組前3名,壯年組楊美娜贏女子賽事冠軍,其他樂善跑友亦完成比賽,表現出色,獲獎人數甚多。 又於2014年11月8日,一年一度舉行的「金沙中國澳門環保遠足者」活動,雖驟雨連連,但無阻賽事進行,一眾選手化身「雨戰士」,發揮團結精神,用熱情抵抗風雨。活動分為10公里及3公里挑戰組兩個項目。共有1,820人組成450隊參賽隊伍參與,人數為歷屆之冠。參加者於威尼斯人會展中心F館起步,雖然天公不造美,但一眾參加者仍然踴躍出席,為慈善出力,同時挑戰自己,場面熱鬧。衛冕隊伍愛華跑步以46分7秒完成10公里賽事再度 奪冠,愛華跑步隊擊敗一眾隊伍,連續三年勇奪冠軍。為爭取衛冕,愛華跑步兼樂善跑友一衆成員為參加近期的幾項賽事,平日訓練時間十分緊密,對這次比賽亦準備充足。比賽期間天雨,山路十分濕滑,落石級時要小心,為免受傷,整個比賽跑得相對謹慎,所以完成時間比去年稍慢,但仍能衛冕冠軍,全隊都十分高興。能夠勝出全憑團體合作,隊員之間的互相配合及鼓勵支持。 經過三場本地賽事,樂善跑友將繼續努力備戰,挑戰未來的廣州馬拉松、澳門馬拉松、香港樂善盃、台灣金門馬拉松等賽事,爭取佳績,並宣傳澳門樂善精神! 鳴謝:陸偉堅提供資料及圖片,謹此致謝。
我的心底話 甘肅 張娟萍 編者按:張娟萍母親患有嚴重類風濕關節炎,以前靠拐杖慢慢行動,醫藥費和連年乾旱,家庭經濟極之困難。張娟萍瀕臨輟學的關鍵時刻澳門樂善行及時扶助,讓她完成高中並考上大學,「知識改變命運」,也解除了她母親的精神負擔,現已毋須拐杖行走。 筆者攝於自家大門前 右起:冉老師、筆者、黎叔叔和家父 首先感謝澳門樂善行叔叔、阿姨們對我的關愛,尤其黎叔叔在四年前親到中灣村給我助學金,就是因為有了您們的愛心,才讓我的命運和學業生涯有了不一樣的局面。 生活在農村、家庭不富裕,讓我知道了上學的艱難,幾年前,因為母親的長年生病、無錢看病,沒有生活費和學費的情況下,就在快要為我的學業生涯畫上句號的時候,是您們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您們不僅帶給了我希望,更是把信心和勇氣都帶給了我,我猶如在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自從受到您們資助後,我的家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前,我的母親因為病痛的折磨,幾乎是喪失了基本的行走能力,要在棍子的協助才可以行走,棍子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俗語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我從母親的身上深深體驗到了這句話的道理。隨著時間的流逝,一晃幾年就這麼過去了,母親的壓力也沒 筆者媽媽不用拄仗在農作物打碾場忙活 2010年筆者和父親首次跟黎叔叔見面 以前那麼大,也沒有以前那麼擔心我的學費和生活費,心情也漸漸的好轉,慢慢地她能丟棄棍子自己行走了!這個事情對我全家人來說,是最值得高興的事;而我的爸爸,所有的重任都壓在他的肩上時,他不是不累,只是他從來不在我的面前說累,看著已被歲月折磨了的爸爸,看著他粗糙的手,雖是心疼,可是我無能為力。現在爸爸的臉上也露出燦爛的笑容。我的家人能有這麼大的改變,歸根結底、還是全賴您們,謝謝您們的無私幫助,這是我發自內心的,也替我父母衷心的向您們說聲「感謝」。 說完生活,再跟您們談談我的學業,大專的生活也許沒有本科生活過得那麼豐富多彩,但我依然覺得我過的很充實。說實話、如果沒有您們的幫助,我可能連這樣的大學校園都沒有機會踏進來,更不可能體會到精彩的大學生活。請您們放心,在學校我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永遠都不會忘記幾年前我在輟學邊緣上徘徊、幸運地得到冉老師和黎叔叔把我扶起來的情景,所以現在我要抓緊這個機會,盡力爭取優異的成績,我也會盡可能的參加一些志願活動,鍛煉一下自己的社交能力。在您們的幫助、也在父母的努力和親戚的幫忙下,我報駕校了,這既是因為專業上的需要,也是為自己以後的生活多做個準備吧!寫到這裡要停筆了,可心中的話好像還沒說完,沒有冉老師、沒有黎叔叔,沒有澳門樂善行、就沒有今天的我,只能把千言萬語轉變成對您們深深的祝福了!
給未來的一點交待 安徽 邰帥 筆者在高中教學樓前 自從童年時父母離異、家庭驟變,原本完整和睦的三口之家分崩離析,我曾陷入一段無底的深淵。但我並未就此消沉甚或自我的湮滅,最終把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在我成長的每個時期,總有人給我幫助、扶我匍匐前行,造就今天的我健康青春成長。期給我最大影響的之一,乃是泗縣紅十字會及澳門樂善行。得泗縣紅十字會轉介澳門樂善行、他們持續的物質支持和精神激勵,是我大學期間賴以前行的力量之一。他們的無私幫助,讓我開始懂得,人生縱然不易,但對未來的追求萬萬不可輕言放棄。幸甚至哉、我的未來仍是大部分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未來。「不負年華不負卿」,對於未來,我覺得應該有所交代。 未來的目的,這個問題關涉的,乃是人為何生存。人生「可以」為己,為恩人,為權利人,為群體。不知為何或是濫加為何,都是對生命的一種褻瀆。 未來的鋪墊、即基礎準備,作為一名法科學生,如要在這條路上走出一片天地,是需要一些必要準備的。比如我今年九月份將要參加的國家司法考試,是法律職業的從業門檻,也是法律人的知識儲備;繼續深造法律研究生,關注更深層次的法律問題,探究法律制度的所以然及其發展方向,提升應用法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積累通識知識和能力,亦是不可或缺的準備。 筆者攝於「天門山」 未來的心態,長期的心理特徵也。心態與職業能力或素質應當分而論之。心態對於人生的意義甚至更重于一種特定的知識或技能。我之前的心態應該說是不無問題的,因我缺少一種豁達、堅強及樂觀。生於這急速發展的時代,倘不能豁達深遠,永葆樂觀之心,頑強生存,恐怕難免形體或靈魂幻滅的命運。 未來的銘記,指的是我必須放在首要位置考慮的事,銘記幾點:一則銘記感恩,二則銘記良心,三則銘記恒心,四則精神與物質的兼顧,再則銘記樂觀自愛。人生無上線,但需底線,於我而言,底線就是不為犯罪,不違良心。 「沒有夢想,何必遠方」。當然、Easier said than done(說易行難),只停留在決心上、於現實毫無意義。改變世界,改變自己,靠的是行動。未來將來,未來未知,未來你且來,這算是我對未來的一點交待吧! 編者按:邰帥自幼家庭破碎,深受打擊,陷人生低谷,猶幸他憑堅強意志、全神投放到學業中、奮發向上,最後撥開陰霾,取得佳績,正在安徽師範大學修讀法學,未來將無可限量。 筆者參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時留影 筆者就讀的安徽師範大學
Wang Yunxia was born in a family in a poor mountainous area. The sight of her mother's illness touched her heart. She took the medical examination and studied hard with a diligent, modest and rigorous attitude of expl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