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Quotes

28_P9_1_

我與戲劇

我與戲劇   吳嘉偉 2000年,春天。 「嘉偉,要不要來學校戲劇社的甄選?」 「好呀!」 當時一個的不假思索的決定,影響了我至今已經有十五年了。 有時候,我經常會想,若果當初沒有接觸戲劇,現在的我是怎樣?成為學校的老師?當個朝九晚六的白領?仍然在拼命投考公務員?我說不準,但對於自少功課成績不是特別優秀、四肢又不發達、沒有機電頭腦的我來說,遇到「戲劇」,簡直是如獲至寶,這是一個由興趣,變成目標、再成為追逐的過程。       孩提時,我就已經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小孩;在家裏拿起姐姐的紙娃娃做偶戲的是我;突然跳上沙發演起電視肥皂劇的是我;在朋友圈子中編起劇情,大玩正邪大戰的那個也是我。這種跟著電視裝模作樣裝,愛扮愛演的舉動,往往都能逗得家人和朋友樂不可支的,現在回想過來,那時候的我可能已經蘊涵了愛表演的種子了。直到高中三年級,我得了校際戲劇比賽的演員獎,我開始漸漸察覺戲劇在我心中的位置,能在眾人面前盡情地表演是一件多有滿足感的事,觀眾會因為你的表現而被牽動出各種情感和思想,而自己亦能從劇作中找到新天新地。       升讀大學時,那單純純粹的想要留在澳門演戲的慾望越來越高漲,由於大學生很有本錢去做戲劇創作,包括時間和思想上,所以除了兼顧本科以外,基本上我都把時間拿去排戲,接觸到的戲劇類型也越來越多,包括兒童劇、音樂劇、形體劇場、時政諷刺劇、集體創作劇等等……大學畢業後,我投身了澳門電視台節目主持的工作,這種需要把特定情感/資訊傳遞給觀眾的職業,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截然不同的磨練。這幾年,也是我戲劇路上的轉捩點,戲劇的參與也是一如既往的積極,在各種的機遇之下,我遇上了很多戲劇專業上的老師和導演,在課堂、或是排演之中,讓我感受到一個真真正正戲劇藝術工作者應有的態度和專業能力。在求知慾的驅使下,了解得越多,就越覺得自己學得太少、見得太少,加上經過諸位老師的薰陶底下,我萌生了要進入專業學校學習的慾望,萌生了想要當一個專業演員的慾望。       幾經波折,終於讓我考上了台灣的表演藝術研究所,在自己將要到「而立」之年前,趕上了追逐夢想的班車;重拾書包上學,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可幸的是,台灣的文化環境和戲劇氛圍相對比亞洲其他地區,來得多元多樣、而且包容性廣,絕對是學習戲劇的一個「良田」,連我也期待經過幾年學習後的自己,自己將會變成怎樣。       以前,覺得自己甚麼都不會,只會演戲;現在,好像會做很多其他事,可發現,我只喜歡演戲。這個碩士課程,對我來說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學位、一張證書,而是一個蘊釀多年的夢想的一個起點。記得之前,回到母校和學弟妹們分享經歷,那時候,看著台下十六、七歲的同學,驀然想起當年那個同樣坐在這個禮堂,穿著一樣校服的自己,要不是早早讓我在最好的時間遇上了這個改變人生的興趣,我想今天的我也不會如此勇敢地走著自己的路。 小時候的我,已經是個古靈精怪的小孩。 2005校際戲劇比賽頒優秀男演員獎(左二) 話劇《完蛋的Bug》(2015)劇照 初到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27_P9_1_

有些地方,還真要早點去(下)

──西域風光:寧夏、甘肅、青海 吳嘉偉   不到沙漠都不知道自己是多能喝水,不到敦煌都不知道自己是多無知,不認識你們都不知自己是多幸運;旅行主要有三個好處,開闊眼界、了解自己、認識朋友;這次的敦煌之行,除了補充了自己的歷史以外,更讓人高興的是又收獲了一群好伙伴,在路上認識的人總有一種莫名的默契,可能就是因為想法相近,才會踏進同一個地方,住進同一家青年旅舍,在同一個旅程中學習了解自己,了解世界。   甘肅敦煌的景點多,而且獨特,是一個相當優質的旅遊聖地;小時候經常聽說月牙泉的神奇,一直想要去一睹它的風采,想起那些明信片內「大漠黃沙」的照片,即將實景眼前,真是有些迫不及待。從市區坐上大巴,十多分鐘後,我們便到了月牙泉所在的鳴沙山景區了,作為南方的孩子,最多也是看過沙灘,卻從未到過沙漠;在舉步維艱的沙丘裏,會感受到幼細的沙粒從陣風中滑過臉頰,我們費盡力氣終於爬上了一個小丘半腰,回頭放眼一望,終於看到了呈月兒狀的月牙泉,這個被乾旱漠地所包圍的綠洲,孤高秀麗、靈氣神秘,千百年來為世人帶來不少故事和神話,據說當年唐三藏裹赴西天取經,路經敦煌一帶的戈壁灘,缺水乏力時,都是被月牙泉救了一命;現在這裏一座亭台、數寸綠茸、泉水清淨,看似穩當,但由於近年水土流失,月牙泉的泉水亦急劇下降,當局不得不採取各種措施去為月牙泉「補水」,以使其免於枯竭,如果環境再受破壞,「不涸月牙泉」這個光景恐怕也難以保存了。   敦煌的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可以說是旅客必到之地,雅丹地貌是一種由多年前的湖泊沉積地層,因地表運動,而令岩層露出地面,加上強烈的風蝕剝落,使大片岩層形成了一種奇特無比的形態。雅丹地貌,中國境內為數也不少,但以敦煌的這個最為獨特峻美,園區內的岩層受自然的雕琢,顯得造型別樹一幟,各種動物形態栩栩如生,神氣活現,當中有一景為「艦隊歸航」,大片的形如船艦的岩石一望無際,景色相當壯觀;日落,是這裏最美的時份,夕陽西下,紅霞照落泛黃泛金的雅丹地貌,美不勝收,這裏是我去過最漂亮的雅丹地貌。   再投緣的人也都有分別的一天,和小伙伴們告辭後,我便孤身向青海出發。來青海省,大部份人都想看青海湖,而我卻對中國的「天空之鏡」茶卡鹽湖比較感興趣;先到青海湖欣賞這個如海一樣狀闊的中國內陸最大咸水湖後,一到茶卡鹽湖就下起大雨,無奈被迫折返。但作為一個倔強的人,不到鹽湖心不死,守候了三個陰天後,我重整旗鼓,坐了4個小時的火車,終於讓我見識到大晴天的茶卡鹽湖了;避開了人最密集的區域,立即奔往景區的深處,走在小火車的軌道上,兩旁潔白的鹽晶反射出耀眼的陽光,由於人少,被泛起的漣漪較少,湖面終於造出了波平如鏡的倒影效果,等候終於換來了價值。有朋友反映現在的鹽層被遊客踏碎,湖面變得污泥處處,但經過維護以後,今天的鹽湖情況已經好很多,不過還得要旅遊們好好愛惜,不然要看「天空之鏡」真的要花大錢去南美的玻利維亞了,所以說,有些地方,還真是要早點去! 旅行中認識的朋友 往往有一種識於微時的感覺 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月牙泉不同的美態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有「魔鬼城」的稱號,因為大風吹過會發出嗚呼的聲音 大晴天的陽光,為茶卡鹽湖加了不少分數 鹽湖的倒影有如鏡子般清淨明朗

28_P7_1_

九寨溝黃龍仙境地域

  九寨溝黃龍仙境地域 胡浩強 如歌如詩的旅程 九寨溝有中國仙境地域之稱,湖光山色,畫意不盡,特別是深秋季節,漫山遍野的紅葉、黃葉,與雪山湖泊匯聚成浪漫的童畫世界;九寨溝美在靜悄悄之間,讓語言無聲無息,難以言詞。   九寨溝是中國中唯一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生物保護區」兩項桂冠的勝地。位於四川省西北部,有「九寨天堂」美譽,若不親臨其境,難以領悟天堂的涵義。曲折狹長的九寨溝山谷,海拔在2,700公尺至4,800公尺之間,形成生態不同的森林、生物地域,許多瀕臨的動、植物物種,包括大熊貓和牛角羚羊等。 格調一絕藏族風情 九寨溝仙境地域 進入九寨溝如入夢幻的美景中,四季景色幻變,春花秋葉。特別10月下旬至11月初,是最佳季節。九寨溝因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自然景區內的海子、疊瀑、雪峰以及奇異藏族風情,格調自成一派,風情獨具。   九寨溝景觀主要分佈在樹正溝、日則溝、則查窪溝三條主溝內,樹正溝內的樹正群海,共有大小湖泊約40多個;「海子」是藏語即「湖泊」,日則溝是九寨溝風景區的中心,區內雄偉壯觀的瀑布;珍珠灘瀑布、諾日朗瀑布、熊貓海瀑布,超過100多處高山湖泊、流泉飛瀑等大自然景觀。   則查窪溝的長海、五彩池讓九寨溝美得奇特,水色透底,令人心動。九寨溝的山,為大原始森林所覆蓋,色彩迷人,被譽之為「童話世界」「人間仙境」。走在浪漫秋色的原始森林之中,彷彿進入如歌如詩的夢幻旅程。   鄰近九寨溝的黃龍景區,也擁有「世界自然遺產」的稱譽,在海拔3,000公尺至3,900公尺之間行走,沿途可觀賞壯麗的雪山景色,途中可看到當年紅軍長征翻越大雪山的紀念碑;觀賞岷山主峰「雪寶頂」,海拔5,588公尺的雪峰。   黃龍景區內的沉積鈣化物、熔岩,組成獨特絢麗的黃色地質稱為黃龍,地質鈣化物,色調如金沙鋪地。迷人清澈的五色彩池,古樸藏族寺廟黃龍寺,脫俗的雪山奇景。五彩池在海拔3,750公尺的高山之上,徒步到黃龍寺及五彩池,來回約半天時間,遊客可能會出現高山症反應,登山高度要量力而為。 雪山中的蕭黃龍寺 樹正群海瀑布

27_P7_1_used

波蘭雙城故事

波蘭雙城故事   胡浩強 波蘭首都華沙,這個充滿傳奇的城市,二戰期間,希特勒下令,要華沙在世界上消失,結果死傷無數,波蘭人被迫逃離家園。全市被炸成一片瓦礫,大部分建築物被摧毀,圖書館與博物館的珍貴藏品,被偷運往德國。   二戰之前,波蘭是多民族國家,猶太人的聚集地,現在則以波蘭人為主。戰爭結束後,堅毅的波蘭人,心愛自己的首都,依照戰前留下的繪畫、攝影作品,進行華沙城的重建工作。 華沙的夏宮 古典的華沙城 一步一腳印地將舊城街道、教堂,經過艱辛的努力,華沙城終於得以重見天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80年,將華沙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組織評價「華沙的重生,是13世紀至20世紀建築史上,不可抹滅的世界遺產」,是人類反戰追求和平的典範。   城中廣場高高聳立的紀念碑,是1644年國王齊格蒙特三世,遷都華沙時建造的,波蘭原來的首都是克拉克夫。現在看到的紀念碑是1949年重新建造的。紅磚城堡艷麗壯觀,坐在古城廣場上一邊喝咖啡,一邊欣賞古城深厚的文化和經典故事。波蘭有不少著名的人物,像哥白尼、居禮夫人、蕭邦、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等。 優美的花布衣裳少女 波蘭南部的克拉科夫,由文藝復興時期至今,都是歐洲東部最繁榮的城市。從立陶宛和俄羅斯那裡,接觸到亞洲的先進文化,波蘭在很長時間內,保持著歐洲最先進國家美譽。克拉科夫曾是歐洲文化和科學的中心,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就在克拉科夫大學接受教育。   遠在13世紀商業城市時期,克拉科夫已經擁有歐洲最大露天市集;擁有無數裝潢華麗的歷史建築、宮殿及教堂。克拉科夫迷人的市政廳廣場,曾被評為「世界最華麗廣場」。在二戰中,這座城市受到破壞較小,大多數古跡都得以保存。克拉科夫歷史城區,在197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在市政廳廣場上,剛巧看到波蘭藝術的歌舞表演,穿著傳統民族服裝的舞者,先後登場,歌舞昇平,氣氛熱烈。這兩座城市,充分展示出波蘭人對自己國家,文化遺產的重視與貢獻。 華沙街頭的古董車 克拉科夫市政廳廣場

28_P3_1_

Scientific research footprint (II)

科研足印(二) 李樂詩博士 一步一腳印 自古以來到南極探險的人,命喪凍土實非罕見,而空難也時有發生。第一位在南極上空飛行的中國直升機師于志剛,認為南極天氣變幻無常,風力強勁,一年有三百多天平均都吹八級以上的風,而且到處都是冰山雪地,不能正常通訊和導航,而且沒有正規起降場地,飛機易生意外。 他曾在陣風及風速超標的情況下,冒險駕駛直升機前往喬治王島營救被困於風浪的建站人員。 至於第一位徒步橫越南極洲的中國人秦大河,於1989年7月跟隨國際科學考察隊完成長達六千多公里的考察路徑,途中體驗到冰隙、雪震、缺糧、通訊失靈、能見度低至要掀着鐵索走路、隊員挖雪洞避風雪等驚險場面,儼如唐三蔵取西經,歷盡艱辛。所以中國同年二月在東南極洲的拉斯曼丘陵(Larsemann Hills)上建立第二個考察站「中山站」,也是另一番成就。 2005年中國考察隊再深入不毛,登上南極冰穹A這個離海岸綫最遠、高達4,093米的地方,在此之前,無人曾到達過這個南極高炶,可謂傲視全球。 2009年中國的冰蓋隊克服了軟雪區的運輸困難,把建材和物資運入內陸冰蓋這個冰隙重重的「地獄之門」,然後工作人員日以繼夜,在零下40度、氧氣只有平原57%的地方埋頭建設考察站。昆侖站的建成,要歸功於那班無懼極端環境的的建站人員。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 詩博士送贈本會《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火山之子》及《珍惜水源》等六款光碟,供各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 閱,付寄光碟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   careactionmacau@gmail.com 索取。

27_P3_1_RE

Scientific research footprint (I)

科研足印(一) 李樂詩博士 中世紀時代,西方人看極光是馳騁天際的勇士;中國古書也形容極光光明照地,如一把把天劍,這種氣勢磅礡,魅力懾人的自然現象,吸引着古往今來、南北西東的科學家跑到地極之處仰天細察,埋首研究。 南極雪域上也漸漸開拓出一片科研土壤,全球20個國家在這個冰雪國度裏設立150多個考察站,讓科研人員能實地進行各種研究。 科學無分疆界,迄今透過國際合作,資訊共享結下豐碩的科學成果,有關極地暖化的研究及警示,更是造福全人類。 一步一腳印 1984年中國首次派出洋科學考察船「向陽紅10號」及海軍「J121」打撈救生船,到南極考察,是次目的是在南極建考察站并在南極洲和南大洋作科學考察,奠定日後在南極做科考工作的基礎。 所謂萬事起頭難,南極地形複雜,氣候環境條件極端惡劣,考察隊到達南極後,在起卸物資和發電機時就遇到重重困難,經多方努力才能在西南極洲的喬治王島(King George Island)建立第一個考察站,命名爲「長城站」。 當時首航的工作人員對踏足這片冰原,有一種死如歸的心理準備。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 詩博士送贈本會《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火山之子》及《珍惜水源》等六款光碟,供各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 閱,付寄光碟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   careactionmacau@gmail.com 索取。

有些地方,還真要早點去(上)

──西域風光:寧夏、甘肅、青海 吳嘉偉 西域的「絲綢之路」路線,是我「旅行地圖──填色計劃」裏相當期待的部份,因為太多景點我想去,也太多音樂、電影、文學的創作題材是關於這裏了,一直很好奇,現實和我從作品中想像的西域絲路,會有甚麼不同;可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人都說差不多的話:「這些地點,真的要把握時間早點去,不然轉個頭來就不一樣,會後悔的。」 以前一直對回族很好奇,畢竟一個民族在中國,人數之多,千萬的回民分佈全國,而且秉持著自己的信仰(伊斯蘭教),漸漸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風俗氛圍,所以我把寧夏銀川定為旅程的第一站,是希望可以在這個回族自治區內,先了解一下這個民族與伊斯蘭教的關係,所以首個景點,就是去中華回鄉文化園就把好奇的都填充一下;早期的回族人是經由絲綢之路遷入中原的中東人,他們信奉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的信徒統稱為「穆斯林」,而很多人會誤以為回族人就等同於穆斯林,其實經過長時間演變、文化交匯、通婚等等,現代也有回族人改變了信仰,不是穆斯林了,但也有別的民族的人成為了穆斯林,所以一切都是取決於自身的宗教信仰。走在銀川的街頭,有伊斯蘭式建築,也有中式鼓樓;紅燒排骨面店(穆斯林不吃豬肉),對面也有清真食店;昨天炎熱乾燥,今天下過雨後,氣溫卻有如深秋,寧夏銀川就是這麼一個城市,存在著很多相對立的面與點,但卻有一種能互相包容的氣度。 銀川南關清真大寺,在銀川,清真寺為數不少 銀川市中心的一座中式鼓樓 離開寧夏,立即踏上通往甘肅敦煌的方向,在高鐵加火車的軌道進發之下,17個小時後,終於到達了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西域之城──敦煌市。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地段、巍峨長城的邊陲起點、沙漠環繞、四方戈壁的綠洲,敦煌有著一種孤高傲然的靈氣;而每個到敦煌的人,沒有一個不是衝著「莫高窟」而來,這個始建於十六國時期、距今1700多年歷史的佛洞群,是一個古代藝術的巨集,它呈現了古代宗教、繪畫、建築、雕塑的高度揉合,而牆上的壁畫所描繪的圖樣,更為研究古代音樂、舞蹈、服飾帶來了重要的材料,莫高窟的藝術價值之高,使其成為中國古代藝術的珍貴寶藏。 當我們到達敦煌時才知道,原來為了對莫高窟進行維護和人流限制,現在參觀門票原來需要提前半個月預約,本來只好買臨時「應急門票」(只看四個洞窟,「全票」是可以參觀八個洞窟,而全部洞窟一共有好幾百個),誰知道突然有人退全票,我們可以補上了,所以,立刻懷著幸運的好心情向景區出發。兩種票的差別,除了參觀洞窟的數量外,手持「全票」的旅客可以觀看兩套關於莫高窟的影片,在參觀前先補補課;影片結束後,還得坐上十多分鐘的大巴才能到達這個驚世聞名的佛洞群。在數百個洞窟之中,導賞員會隨機抽出八個可供開放的洞窟給旅客觀看,甫進其中一個洞口,沒有照明燈具,僅透過導賞員的電筒燈光之下,看到了1700多年前繪製壁畫的顏料已經是如此的淡雅出彩,當中的「飛天」和千佛圖每一個都畫得精細美善,而且形象各不相同,圖像排列工整有序,置身於洞中絕對會對當年畫師的高超細膩手藝,而感到驚嘆不已。 但基於保育理由,洞窟內是嚴禁拍照的,所以,小弟也沒有辦法把洞窟內巧奪天工的壁畫和雕像,圖文並茂地呈現給大家,想一看當中浩大宏偉,方法只有一個,親身去感受這場的古典藝術盛宴,因為有些地方,還真的要早點去!   待續…

26_P1

The Antarctic profile (III)

南極概要(三) 李樂詩博士 考察站在極地開展廣泛的研究,學科領域涉及高層大氣物理和空間物理、生物和生態、地球科學和海洋大氣科學等等。冰川學方面,在南極發現了小冰期,首次繪制出1,400萬年間,冰穹A地區夏季温度可達攝氏3度,與當今冰穹A奇寒的氣候條件完全不同。   科學家的任務,是主要在這片人迹罕至的化外之地,探究地球千萬演變的過程,以及探測全球氣候的變化。 這裡雖然沒有人爲刻意留下的痕跡,但深厚冰層就像樹木的年輪一樣,紀錄了地球環境的變化,也暗藏了人類破壞環境的惡行,來自不同國家的科學家,長年累月在這區忍受着惡劣的環境進行研究,目的就是要找出地球生態的演變。 當他們發現,連地球最純淨無垢的南極也開始受到污染,這已經不只是警號,而是進入了危險的警戒綫,若我們仍不作出積極的挽救行動,我們美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將會被彻底毀滅,到時,人類再難獨善其身。

25_P3_1_2_

The Antarctic profile (II)

由於南極長年冰雪覆蓋、冰蓋平均厚度達2,000米,是100萬年前籠罩地球的冰期餘迹,除了大約5%的地方外,整個南極大陸全部爲冰層覆蓋。 在那不到5%沒有被冰雪覆蓋的土地上,生長着一此低級地衣、苔蘚和海藻。而且還有四種開花植物,三種是禾本科植物,一種是石竹屬植物。據目前科學家的統計發現,南極還有四十多種昆蟲,這些昆蟲中最大的是無翼蚊。 南極最爲人熟悉的動物首推企鵝,此外還有海豹、鯨類和魚類,而保持南極生態平衡的是産最巨大的南極磷蝦,蘊藏最可達10億至50億噸。至於天上的飛鳥,品種繁多,有多種海鷗,如南極賊鷗、南極燕鷗、南方黑背鷗以及多種海燕。 南極最爲人熟悉的動物首推企鵝,此外還有海豹、鯨類和魚類,而保持南極生態平衡的是産最巨大的南極磷蝦,蘊藏最可達10億至50億噸。至於天上的飛鳥,品種繁多,有多種海鷗,如南極賊鷗、南極燕鷗、南方黑背鷗以及多種海燕。   近年,多了一種生物在南極活動,這就是人類。現時南極有30個國家建起一百五十多個科學考察站,每個考察站都掛着自己的旗幟。中國在南極現時共有三個考察站,包括:1985年建成的長城站、1989年建立的中山站以及2009年在冰穹A建立的昆侖站,2014年之泰山站。  待續… 更新日期: 2016/06

24_P10_1 _

第34屆澳門銀河娛樂國際馬拉松 公益健體 善與人同

  第34屆澳門銀河娛樂國際馬拉松 公益健體 善與人同 編輯小組 第34屆銀河娛樂國際馬拉松起跑、健兒魚貫湧出 第34屆銀河娛樂國際馬拉松於去年12月6日清晨展開,其中全馬及半馬賽事六時起跑,迷馬則遲15分鐘出發。參賽跑手近八千名,比賽前兩日氣溫急降、加上賽事期間曾下雨,跑手在寒風苦雨下比賽、挑戰度大。但今年在比賽路線新增了世遺景點及澳大橫琴校區,增添不少城市風采,提振精神,故無損各跑手發揮。         部份澳門樂善之友賽前合攝 烏克蘭的蘇妮諾衝線一刻 經過激烈競賽後,由同時來自烏克蘭的施科里及蘇妮諾勇奪馬拉松男、女子全場冠軍。澳門兩位特邀選手郭志瑋及許朗,亦順利奪得澳門區第一,陳頌業及梁麗香則分別名列澳門區男女子組亞軍。半馬冠軍是來自肯尼亞的約瑟夫,女子組半馬由葡萄牙馬天妮奪冠。迷你馬拉松A組男、女子冠軍是勞偉源、顏鈺菁,B組男、女子冠軍是何嘉誠、趙君兒,C組男、女子冠軍是黎偉盛、巫美玲。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體發局長戴祖義、旅遊局長文綺華、民署管委會主席黃有力等多位嘉賓亦有參加迷馬比賽,其中以譚俊榮成績最佳,以30分57秒完成,與前奧運馬拉松冠軍慕達一同衝線。 譚俊榮與前奧運馬拉松冠軍慕達一起衝線 澳門資深跑友梁沛霖連年參與 蔡偉平與部份澳門樂善跑手合攝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頒發奬盃、由馮國康及蔡偉平接受 今屆大會繼續准以「澳門樂善行」報名迷你馬拉松的參賽者,若在1小時15分內跑畢全程,便會將報名費退回「澳門樂善行」建校助學基金作慈善用途。在本會會長組的支持下,理監事組織友好團體參加迷你馬拉松比賽,計有有澳門馬拉松推廣會、澳門中國銀行康委會、精英體育會、風雷體育會、三鋒體育會、活力體育會、松山晚運體育會、泰山體育會、成就體育會、合利體育會、楓樺體育會、丹瑞體育會、長城體育會、綠川體育會,好運體育會、華迪體育會、創建體育會、澳門海濱晨運之友協會、民政總署員工、珠海、香港及澳門三地的樂善之友等共286名善友組成「澳門樂善行」團隊,參賽迷你馬拉松。 本會連續九年榮獲體育團體或政府登記社團之團體獎項,有賴各位善心跑手的支持。賽後由理事長馮國康及副理事長蔡偉平接受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頒發團體奬盃,馮理事長衷心感謝各位友好團體及樂善之友的善心襄助,組成龐大 肯尼亞的約瑟夫勇奪男子半馬冠軍 的慈善團隊以推動體育活動,宣揚慈善精神,謹向上述各團體及樂善之友致以深切謝意。並對體育發展局在舉辦體育盛事時,不忘公益健體、善與人同的精神,退回報名費予本會作慈善用途,謹代表澳門樂善行摯誠感謝體育發展局的支持! 馮國康身體力行為澳門樂善行參賽 蔡偉平捧著本會連續九年獲得的團體獎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