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Quotes

22_P3_1_web

Melting reality (II)

冰融實況(二) 李樂詩博士 冰架崩塌 南極洲東、西兩面,中間由一條橫亘山脉分隔,西面的冰床位於海平面以下2,500米的岩層,東面的冰床則落在陸地岩層上。所謂冰架,就是由厚實冰層構成的廣大冰原,但漂浮在海上並與陸地接壤,是陸地冰原延伸入海的部分。南極洲最大的冰架是羅斯(Ross)冰架,面積較西班牙大一點。   根據ACCE報告,過去50年,南極半島的冰架面積總共減少了27,000平方公里,很多冰架都在迅速崩解。按英國南極調查局記錄,沃迪(Wordie)冰架在1991年首先被發現有後退迹象,現在已完全消失;1995年古斯夫王子弟兵(Prince Gustav)冰架崩塌,令原本與南極半島相連的占美斯.羅斯(James Ross)島分隔,從此兩島在冰海中遙遙相對;1996年拉森(Larsen)A冰架斷裂漂離大陸,使威德爾海(Weddell Sea)上出現許多小型冰山;2002年拉森B冰架崩裂,原因是冰川因該區温度上升而融化,冰水注入冰隙引致冰川崩離;2008年威爾金斯(Wilkins)冰架龜裂塌陷,并産生一條狹長的冰橋連係兩個小島。 冰架後退及崩塌直接對平面上升影響甚微,但是專家認為,冰架能阻止冰川滑向海洋,而且能調節冰川上空温暖的大氣,有助抑制冰川表面融化,而冰架一旦消失就會加快冰川的流速,令海平面急速上升。單是西南極洲的脆弱冰原若給融化掉,也足以令海平面上升3.3米,實在不能小觀。 冰川後退 冰川其實是一條冰河,在陸地或高山上經過多年積雪堆壓形成,并因應重力作用沿山坡向下滑落。在陸地岩層上形成的大片冰川,稱爲大陸冰川或冰原,而在海平面以下移動的,因而冰川後退并不是指向後移動,而冰川的分佈範圍縮小。   根據ACCE報告統計,南極半島總共有244條海洋冰川,而其中87%的冰川自1953年己開始消融後退,大量淡水流入海中,但由於面積相對小,不致造成大幅海平面上漲。據估計,每年大概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0.16毫米。然而,阿蒙森海灣區間Amundsen Sea Embayment)的冰川變化情況卻冷人憂心。待續… 更新日期: 2015/09

千里‧色達(下)

 經過千里之路,終於來到了夢寐的色達,於山腳坐上包車開到山頂後,在連綿不斷的紅色小屋海中,會看到幾座高聳宏大的金頂大殿,它就是這裏的中心─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喇嘛和覺姆(藏族女性出家人)會分院上課,覺姆會有專屬的教學大樓。

21_P19_1

澳跑手戰清邁馬拉松

澳跑手戰清遠馬拉松 編輯小組   清遠以「奔跑吧清遠」為主題舉辦首屆馬拉松賽事,2015年3月15日早上8點,賽事冠軍獎金達到1萬美元,吸引了來自埃塞俄比亞、肯亞、德國等六個世界長跑強國和國內各省高水準選手報名參賽,不乏世界級選手。首屆清遠馬拉松在市體育館鳴槍起跑,12,000多名全程、半程和迷你馬拉松選手在雨霧天氣中如潮水般奔湧而出,降雨並未影響選手的爭冠步伐,經過激烈角逐,肯亞選手最終憑藉超強實力包攬了男子全程專業組前三,冠軍波蘇本以2小時18分02秒,女子全程專業組冠軍則被我國選手房廣霞奪得,成績是2小時49分25秒。 清馬是繼廣馬、深馬後廣東第三個全程馬拉松賽事。此次清馬分為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和迷你馬拉松等三個類別,賽程分別為42.195公里、21.0975公里和5公里;賽道主要貫穿「清遠主城區、一江兩岸」,經過16條市政道路、2座橋樑以及128個交通路口。 澳門長跑聯隊隊長陸偉堅帶領一行約30名跑手乘旅行社安排的旅巴征戰清遠共襄盛舉,順利完成此次全馬、半馬比賽,順道宣揚澳門。聯隊中以男子業餘C組的馮健良以3:08創造個人最佳成績及獲得C組第10名的佳績,其他跑友順利完成全程及半程賽事。由於天公不作美,比賽起跑時下起小雨並出現大霧,能見度不足百米,道路濕滑,參賽人員需要冒雨角逐。比賽的過程中,無法看到風景,只看到樓景。澳門跑友領悟馬拉松「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感受到比賽的熱鬧氣氛,在雨霧天氣中展開長途的體力、耐力和信心的征戰;在封閉式的車道路上向前奔跑,與國內外高手同場競技,感受到比賽上的熱鬧氣氛,當地人的熱情喝彩加油歡呼,在清遠縱情山水間,躍馬清遠城上盡興奔跑,展示了馬拉松的巨大魅力,體驗健身的激情。澳門跑友更享受到清遠的美食,在心中留下完美的記憶與回憶,印象難忘,相約明年計劃再組織到清遠參賽。    

21_P15_1

麗江 故城(下)

麗江 故城(下) 阮世豪 麗江早晨(杜文龍攝) 這是重臨古城的第一個早上,晨光照進了房間,睡眼惺忪的我望出窗外,見天色漸漸明,開始出現一片藍天白雲,心中大喜,瞬間把昨夜的失落感一掃而空。心想反正醒了,好好地感受一下古城的早晨吧,可能有意外收獲,於是我稍作梳洗後,聯同已睡醒的旅伴,一齊遊走在古城之中。 早上七時的麗江,有種澳門處於深秋時節的乾爽,風中帶有點點剌骨的寒氣。走上大街,人丁凋零,冷冷清清,與昨夜人聲鼎沸成了強烈對比,街上只見幾個婦人用溪水洗擦街道,在晨光的映照下,地上圓滑的石塊反射出點點金光;街道兩旁的商舖還没有 古城一角(杜文龍攝) 老人背影(杜文龍攝) 開門,一排排傳統房屋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少了一份商業氣息,多了一份古樸韻味,這個情景就是我印像中的麗江古城。沿着大街漫無目的地閒遊,慢慢地走到古城出口不遠處,街道開始熱鬧起來,原來是流動小販在擺檔,賣着玉米、燒餌塊和麗江粑粑等傳統早點。前面有聚集了一群人,熱熱閙閙,沸沸洋洋,他們不是準備起程的團遊客,而是趕着上學的小伙子,看看路牌,原來我到了麗江市一中(學校),驚覺在古城之內,還留有本地人的生活空間,顛覆了我昨晚一時意氣之下作出「麗江已變成一個主題樂園」的想法。 想深一層,其實我所居住的澳門,何嘗不是這個情況。澳門在2014年接待近3,000萬的旅客,數字驚人,而地標大三巴,白天盡是遊客,人頭湧湧,身為本地人的我如非必要都會繞道而行,但每當到夜幕低垂或晨光初現之時,寧靜莊嚴的大三巴才顯露出來。澳門和麗江都是以古城著名的旅遊城市,每年接待着成千上萬的旅客,永遠都會把亮麗的一面呈現給客人,但亮麗過後,缷下濃妝,她們都會回復自然純樸。 這是一個收獲豐富的早上,讓我重新認識麗江,是本次旅程的一個亮點。走着走着,不知不覺已經十時多了,店舖紛紛開門,各地遊客門亦開始出動,古城漸漸回復了一貫熱鬧繁盛的景像。而我今我亦是時候會合其他旅伴向下個地點進發,感受各地的特色。          

21_P9_1 _

千里.色達(上)

千里.色達(上) 吳家偉 四川,可能很多朋友都去過,但都不外乎首府成都、峨眉山、九寨溝、黃龍、樂山大佛等,但其實,巴蜀地區,美景眾多,起碼有二十處自然名勝相當值得去,但我們港澳人卻鮮有聽聞;而在四川西部有一個地方,一直令我念念不忘,總覺得無論處於千里之外,也非得一去,那就是色達。想去色達是因為去年準備出發西藏時,找到一篇關於四川色達的遊記,一張張精彩絕倫的風景照美不勝收,依山而建的密集紅褐色小屋堆疊出「一片紅」的奇景,聚居著圍繞佛學院而生活的喇嘛和覺姆(藏族女性出家人),彷彿走進了一個與外界隔絕了的山谷之內;然後又在年初時聽了一位旅行女孩的分享會,當中再次提到了色達這個神秘的「聖地」,故便秉承著我過往的「一年一出走計畫」,今年就決定把色達定為目標。   自從去年去了一趟西藏後,我對藏族文化產生了一種喜愛,包括了他們對信仰的堅定、待人處事的質樸、樂觀快活的人生態度。而四川與西藏相鄰,省內居住了為數不少的藏族人民形成藏區,而色達就是位於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轄下的一個縣,而它之所以會成為四川藏區的一個重要「聖地」,是因為這裏有現今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學院──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從九寨溝出發到色達,路程絕對冗贅,而且沒有直接到達的班車,我們得坐上八、九個小時車程的大巴,到達中轉站馬爾康縣,先留宿一晚,明日一早又得坐上一天只有一班的大巴,才能到達。感覺這路也是一種佛學的修為,千里迢迢、千回百轉、千山萬水,只為得一登、一睹、一感受色達的壯麗。   說起佛學,我想到了緣份。去色達的人已經不算多,但能夠在一輛大巴裏找到了五六個說粵語的人更加是難得的緣份。在車上,我們認識到一位來自廣州的影視專業化妝師Yen姐、一位來自廣西南寧的壯族少年阿誠、一位剛辭職去旅行的廣西北海少年阿杰,所謂「獨在異鄉為異客」,惺惺相惜的我們,於是約好了一同在色達活動,互相照應,大家來自五湖四海、背景各異,卻有著共同的目的。大巴開在接近十小時崎嶇不平、顛簸泥濘的山路,終於到達了海拔四千米的色達佛學院,如果想要看「一片紅」的話,就要在佛學院下車,不然車子就會開往離佛學院二十多公里的色達縣城。下車後,我們還得截車到山上去,才能到達佛學院的中心,數分鐘後,光秃的山巒,漸漸快進了一丁點零星的紅色、繼而到一小塊、一堆疊、到一整片紅色屋海,通通盡入眼簾。同行的朋友們,只有兩種舉動,一是拿起相機猛拍,二是被這的紅色震懾得目瞪口呆,我是後者。雖然在相片中已經看過無數次,但當真正親歷其境時,還是有好幾分驚嘆,我覺得這裏簡直壯觀得可以列入為世遺。 待續.. 色達佛學院,山谷中的那一片紅海 紅房子一般用以起居,社區有公共廁所 金色頂是佛學院,旁邊築起密集的居所 喇嘛教學樓,中間天井廣場供課餘聚集

21_P5_1

英倫單車走一回

英倫單車走一回 胡浩強   今次旅程是英國,合稱英倫三島的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此外,還越過愛爾蘭海到愛爾蘭。曾經是日不落國的大英帝國,全盛時期擁有3,400萬平方公里土地,比俄羅斯加中國還要大,曾經統治世界超過四份之一人口。如今英語成世界最多人講的語言之一,英國人有什麼了不起,怎樣去影響世界? 先在倫敦停留一天,第二天坐火車往曼徹斯特,接著幾天的行程包括,曼徹斯特的大學城區、曼聯球場。車士打、約克,英式城鎮的古典風情;利物普披頭四的故鄉,望向美洲的海港。 世界知名大英博物館 之後在利物普乘船往愛爾蘭首都都柏林,一個與英國淵源甚深,另一種粗獷格調的城市。從北愛貝爾法斯特往巨人之路,回程乘船過北海峽,前往英式浪漫的格拉斯哥、充滿蘇格蘭獨特魅力的愛丁堡。被英國人稱為最隱密渡假勝地的湖區,現代化的伯明翰、羅馬帝國情調的巴庫、世界知名的大學城劍橋、牛津、最後,回到繁華鬧市的倫敦。 29天的旅程都與單車結伴同行,由於這樣,可以在每個大城小鎮中,踩著單車,細心品味英式風情。在市集的攤檔中,吃英式的地道美食;欣賞二手市場的藝術品。在旅程中遇到許多留學英國的中國學生,也遇到澳門的學生,與他們一起分享遊學的感受。在旅途中遇到難題的時候,得到許多英國朋友的幫助,這些都是難得的經歷。 單車走英倫正門 伯明翰古典與現代 蘇格蘭海鮮飯 都柏林街頭文化 在一個發明單車的國家,作單車旅行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英國人都非常熱愛單車。特別喜歡劍橋,在那裡踩單車特別開心,連那些女生的身材都特別好,因為踩單車與她們的生活連在一起。 英國以面積計算,不算是一個大的國家,但由於對大學教育持開放性的態度、對教育事業的尊重、對科學創新精神的尊重,成為工業發達的強國。由17世紀工業革命開始,火車的發明,輪船的發展,飛機引擎的製造,這個國家的一切,都走得很快。 劍橋國皇學院

21_P3_2

Melting reality (I)

冰融實況(一) 李樂詩博士 偌大的南極大陸,大約相當於中國和歐盟加起來的面積,這個終年冰封的雪域,是全球科學家研究地球暖化的焦點,關鍵在於這裡的冰雪。科學家最近在《2009哥本哈根研判》(Copenhagen Diagnosis 2009)中公佈了南極洲每年冰融的最新數據,由2006至2009年期間,南極洲每年的冰原流失達2,460億噸冰雪,較2002至2006年期間每年流失1,040億噸冰雪的比率還要高,換言之,現時南極洲每年流失的冰雪量大概可以注滿93,181,818個奧運標準泳池! 地區性温度上升 根據2009年由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AR)發表的《南極氣候變遷及環境報告》(ACCE)所示,在過去50年,南極半島的地表温度明顯有上升趨勢,西南極洲温度稍微上升,但南極內陸其他地區卻沒有太大的温度變化。升温最明顯的是南極半島西面和北面,錄得每十年平均升温達攝氏0.53度;西南極洲過去每十年温度升高攝氏0.1度。科學家指出,南極因為臭氧層效應,加劇了南半球繞極大氣模式(Southern Hemisphere Annular Mode),這個大氣環流系統控制,緩和了內陸受暖化的影響,保持低温水平;但與此同時,南大洋的盛行西風卻因高低氣壓差距而增强。據研究所得,自上世紀82年代以來,西風風力加強了15%,強勁的盛行西風爲南極半島來温暖濕潤的海洋空氣,令該區氣温變暖,釀成冰融和冰架崩塌情況。南極氣候系統因而出現了區域性差別。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冰芯分析推斷,南極氣温自19世紀末以來,平均上升了攝氏0.2度。即使內陸氣温稍微上升,但還是處於冰點以下,不致造成類似北極大量冰融的現象。不過,科學家還是高度關注南極洲的變化,一旦南極洲的冰原全部融化,會把海平面推高52.8米實在不容忽視。況且南極洲上空的臭氧洞會慢慢恢復過來,臭氧洞對當地氣候的影響會遞減,到時候,內陸有可能受到暖化的威脅。待續… 「極地博物館基金」李樂詩博士送贈本會《北冰洋探索》、《北極驕陽》、《珠峰密語》、《地球之子》、《火山之子》及《珍惜水源》等六款光碟,供各關心地球自然環境的讀者免費索閱,付寄光碟將同時附上本會榮譽會長關潔梅女士送出的「極地博物館基金」紀念章兩款,有興趣者請寄來郵寄地址,或電郵  careactionmacau@gmail.com 索取。

20_P15_01

澳門樂善之友參加香港第13屆樂善盃

  澳門樂善之友參加香港第13屆樂善盃  編輯小組 香港第13屆樂善盃慈善長跑活動,2014年12月14日於西貢北潭涌傷健樂園舉行,本會副理事長蔡偉平偕同樂善之友高偉文、施健華、蘇衍娥、郭葉明、梁泳華、李荔鋒、陳思行、梁偉源、馮紅英、蔡小燕、李潔珍、戴世華等往港參加比賽,賽前的傷健樂園附近一帶人山人海、非常熱鬧,本會秘書黎鴻健亦一如既往到場為各樂善之友打氣拍照,賽場上遇到眾多連年參加歷屆澳門樂善盃的香港善心跑友,該賽事亦是港、澳樂善行成員善友歡聚的好機會。   港澳樂善行成員合照   澳門樂善之友與本會成員 澳門樂善之友正進入場 連年參加的澳門樂善之友 澳門樂善之友高偉文與蘇崇德 魚貫進場的澳門樂善之友

20_P9_01

愛在白碧村

愛在白碧村 吳嘉偉 位處於深山之中的白碧村,居民戶數不多 留守兒童家庭的房子,簡陋、空蕩 去年盛夏,因為節目拍攝的原故,我跟隨了汎澳青年商會的「成人宣誓日」系列活動,到貴州山區進行生活體驗,與村民同吃同住,還包括農耕、修補耕地及義教等活動。同行的是九位快到十八歲的青年男女,錦瑟年華、少不更事的青年人,踏足偏遠山區,了解鄉情,的確是個不錯的成人禮。其實我也是第一次到貴州,記得以前在書上讀過有這樣一句說形容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說明了這趟旅程,鐵定是刻苦的!   是次體驗在貴州凱里苗族村寨–白碧村,位處山上、連接的公路有5公里長,我們一行需徒步入村,走的不是水泥公路,而是陡峭的羊腸山路,感受村民的真實生活。剛開始時大家都意氣高漲、高歌領路,可是十五分鐘過後,卻只聽到眾人的氣喘吁吁;烈日當空,汗流浹背地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的確是我們城市人難以適應的事,想像一眾白碧村民每天都是如此往返,走在他們的山路上嗎?最後,村民用半個小時能走完的山路,我們足足用了整個小時才走完。到達山頂後,大家都席地而坐乘涼,半生不活,但這只是入門的部份,之後的陸續有來。喝過欄路酒,煮起了進門飯,對於這群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年青團友,可真是個挑戰,「雞手鴨腳」地由不懂使用電磁爐、沒有切過菜,到最後成功煮好了一鍋「滷水雞翼」,一盤「腐乳蒸腩肉」,看著他們勇於嚐試的態度,的確值得表揚。但當知道,我們帶上山的,這些玩玩「煮飯仔」的食材肉類,對村民來說是一些奢侈食物時,心中不免有點難過,又看著借宿的村民盛意地把他們招待客人的好菜式端上,越覺打擾了他們的生活。   這次山區之行,青年們還肩負起一些重要的任務,就是把來自遠方澳門的愛帶到深山中的白碧村。根據資料顯示,白碧村有47%的家庭年收入在2000人民幣以下,年青一代基本全都會外出謀生,這次,我們專程探訪了數個家庭,一個是獨居老人戶,一個是留守兒童戶,兩個家庭最大的共通點,都是貧窮,木屋內家徒四壁,其中那戶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可以用「震撼」來形容,爸爸外出打工,媽媽有精神問題,三姐弟自食其力,大姐已經16、17歲,但因為長期營養不良,身形細小得像個小學生,襤褸的衣服、破損的拖鞋、精瘦的臉頰,她在眼眶中把眼淚凝住,克制地不許它跑出來,不想被我們看出她的軟弱,然後一句句地說著她對未來的憧憬,這實況來得太直接,幾個女孩子早已經眼淚汪汪,包括我;在認知上,我們都知道,貧窮是沒錢、沒穿吃,生活困苦,但親歷其境時,還是會有幾分「意想不到」,令人印象難忘,當城市孩子在享受快樂的童年時,他們卻在為飽腹愁眉。這三姐弟,讓我想起一句老話:「貧窮孩子早當家」,這就是山區貧窮孩子的寫照。教育是改變命運的其中一個方法,白碧村的村民有82%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村內只有一所小學,團隊其中一個任務,就是到這座小學裏進行兩天的義務教學。青年團友小欣說:「一開始,孩根本不理我們,但在我們施展混身解數後,小孩終於一步一步打開了心房,和我們打成一片,走在村裏,他們都會叫我小欣姐姐。」關係一經建立就難以割捨,尤其是在一個如此純樸的地方。記得離開當天,小孩知道,哥哥姐姐們也許不會再回來窮村子…… 唯一一所小學,基本上全體學生已經到齊了 這次山區體驗,有人感受到幸福不是必然,有人在義教中找到了使命感,亦有人在旅程中振作了自己,種種感受都是這群青年人的成長催化劑。有專家說,科技發達令現代年青人比較缺乏感知,對身邊事情欠缺感受,繼而產生很多不同問題;我認為以這些山區體驗作為長大的禮物,遠比送他電子產品來得實在。

20_P19_01

澳跑手戰金門馬拉松獲佳績

澳跑手戰金門馬拉松獲佳績  編輯小組 金門馬拉松,學生畫的活動宣傳 澳門田總何永康和蔡偉平出席金門5公里比賽 2015金門馬拉松於1月18日早上7時鳴槍起跑,展開全馬、半馬及11.2公里競逐。邁入第八屆的金門馬拉松,今年適逢慶祝建縣100週年擴大辦理,新增全馬及半馬完賽者可參加抽獎出一名與體重等重的金酒產品以增添活動的趣味性。雖然起跑前戶外溫度僅攝氏9度,仍吸引近2萬名跑手參賽,譜出一條長長的人龍,場面十分壯觀。 天還未亮,萬餘跑手已雲集在金門大學,儘管低溫攝氏9度、濕度65%,參加休閒組的居民仍然把報到處擠得水洩不通,吸引金門鄉親扶老攜幼大排長龍,其中不乏有夫妻檔、全家總動員、三五好友相招參加,甚至旅台鄉親專程返鄉共襄盛舉,彼此互道加油!競賽組5,000多名跑手伴著金門馬拉松專屬的輕快主題曲先起跑,緊跟在後是休閒組5公里15,000名本地居民,終點和起點也在金門大學,最後「肯亞軍團」搶盡鋒頭,包辦男、女全馬前兩名。   金門馬拉松結合體育競技、觀光文化、產業行銷及經濟效益。賽道自金門大學起程沿途經過金城的街道、慈湖路(金寧自行車道)的生態地區、古寧頭的戰區、直行瓊林吾愛吾村牌坊的文化區、環島北路、環島東路、三多路、太湖路、伯玉路等的綠色隧道區、賽道沿途風光明媚,充滿多樣的人文自然景觀是金門的特色,深受參賽者的喜愛。 比賽進行中的蔡偉平和澳門精英跑手 金門馬拉松開跑一刻 陸偉堅與肯亞男女跑手合照 澳門樂善行跑友隊長蔡偉平、副隊長陸偉堅帶領30多名跑手分陸、空兩路征戰金門共襄盛舉,順利完成此次全馬、半馬拉松及11.2公里比賽,不僅宣揚澳門,還取得以下優異成績:女子半程馬拉松組別第一名林惠瓊及第六名徐少玲;男子半程馬拉松組別第五名李椅嘉;11.2公里路跑組別第一名郭培欽,第二名胡憲成及第五名梅國根以及女子組別11.2公里第七名黎嫦媚獲獎,各人取得豐富獎品,其他樂善行跑友順利完成賽事,澳門樂善行跑友發揮馬拉松精神,堅毅不拔、超越自己,創造出更理想成績,感受到比賽的熱鬧氣氛,在潔淨舒爽的島嶼上盡興奔跑,展示了馬拉松的巨大魅力,體驗健身的激情。 鳴謝:陸偉堅、蔡偉平提供資料及圖片,謹此致謝。           澳門長跑聯隊在賽後大合照